学习过程一般包括预习、听课、复习、做题和总结的几个环节,每个环节同学们都应该给予认真的态度。特别是预习环节,很多学生不怎么重视预习,其实每一天上学听课效率的高低和课前预习效果的好坏有直接的关系。那么,预习应该具体做哪些事情呢?同学们只要注意四个预习小细节就可以预习好了。具体如下:
第一、改变对预习的态度并选择好预习时间
有一些学习成绩不怎么好的同学总是埋怨自己上课听不懂和认为老师讲得太快,其实都是因为没有进行课前预习的结果。同学们应该上课前就抽时间把课本内容大致看一遍,可是很多学生都会忽视预习这个重要环节。同学们想要上课听懂,就认真对待预习,下课后要预习,上课前也需要预习。同学们应该把预习看成是每天学习的第一步。
每天预习时间不要太长,控制一小时内就够了。下课后,完成作业剩下的时间就可以拿来预习第二天的上课内容。而且,每天上课前五分钟也应该及时翻看预习过的内容。同学们可以把预习加入到每天学习的时间表里面,到了时间就进行预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然后就可以改善学习成绩了。
第二、具体预习些什么?
预习的时候多看书、多提问和多看例题。课本知识比较难的地方可以用铅笔直接标记在课本上,这样第二天容易提醒自己认真听老师讲标记的地方。预习的时候还需要养成自我提问的习惯。遇到一个陌生概念就要多角度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就可以让预习环节变得更有深度。预习的时候还需要认真看课后例题,看例题的解题过程和具体步骤。如果没有看明白的就做好标记,然后第二天听老师是怎么解释的。
当你预习的时候书看过了,也思考了很多问题,而且还认真思考了例题的解题思路。那么,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就会感觉老师讲得都能听懂了,而且还可以紧跟着老师节奏听课。那是因为预习可以让你在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变得更加有针对性和积极性。
第三、薄弱学科应该投入更多的预习时间
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不擅长的学科,有的学生数学不好,有的学生英语成绩差。所以,同学们应该学会合理规划好自己的学习时间安排,这样才能更好地弥补薄弱学科的不足。比如每天一个小时的预习时间可以尽可能的安排给薄弱学科。平时也应该对薄弱学科的各个环节都加强一下,如果薄弱学科的成绩提高了,那么整体考试分数也就会随着提高。
不同的学科预习的内容也会不一样。英语预习生单词、课文句子结构和语法;数学预习定理公式、课本黑体字内容和课本表格内容;语文预习生字词,语文还需要课前通过多阅读课文增加阅读流畅度和熟悉度;物理和化学需要提前理解实验原理和公式解题思路。如果掌握了不同学科的预习方法,就可以让第二天上课变得更加轻松自如。
第四、课堂积极解决预习遇到过的难题
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同学们要注意听老师讲课,特别是预习遇到的难题部分要认真专心的听,听听老师是怎么把难题解决的。如果老师没有讲解的很明白,那么,同学们要积极举手提出问题。争取在课堂上就把预习遇到的难题解决。
综上所述,以上就是怎么进行课前预习需要注意的四个学习细节。如果同学们不会预习,那么就可以参考以上四个步骤进行预习。希望可以对同学们有学习上的帮助,最后考上满意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