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震荡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瞭望丨华东理工大学校长轩福贞矢志工程报国
TUhjnbcbe - 2025/1/2 18:29:00
无烦恼祛除白癜风 http://www.hndakang.com/
来源:-02-18瞭望年第8期◇对标世界一流健全工程人才质量标准,华东理工大学实现了中外工程教育实质等效,其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于年成为国内第一个通过ABET认证的专业,且获得9年最长有效期,在国内推进工程教育认证方面产生了示范效应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仇逸?吴振东华东理工大学奉贤校区图文信息中心(年6月摄)华东理工大学供图作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以化工特色闻名的教育部重点高等学府,华东理工大学已由一所工科单科性大学成长为工科为主、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是国家“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建校70年来,华东理工大学始终以服务国家为最高追求,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走出了一条从“红色工程师”到“创新型工程师”的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书写了工程报国的生动实践。迈向新征程,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华东理工大学如何抓住机会窗口,谋划好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日专访了华东理工大学校长轩福贞。他表示,学校将聚焦“双碳”目标,谋划实施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大安全“两新两大”四大战略布局,打造具有世界眼光、体现中国特色、契合学校特点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努力成为新时代工程教育的“特长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03:00紧跟时代步伐开展绿色工程教育《瞭望》:培养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关键在于理念引领。华东理工大学70年来在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哪些重要理念?轩福贞: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是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我们以服务国家战略、对接产业需求为导向,适时调整更新工程教育理念,努力培养一批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卓越工程人才。建校初期,学校服务新中国发展急需,形成了培养一专多能的工程人才办学理念,先后首创化学与制药工学、抗生素制造工学、重有机合成、化学工程、感光材料、玻璃钢等专业。20世纪50年代末,应国家原子能科学发展需求创建第二无机工业系,为国家输送了首批化学化工、化工机械、抗生素制造工学等人才,毕业生中有9人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赢得了“化学工程师摇篮”的美誉,造就了工程报国的优良传统。新世纪以来,学校率先提出并实施全面工程教育,秉承“知识、能力、素质、人格”四位一体的全人教育理念,坚持“全过程、全包容、全民”的原则。通过开展通识性、实践性、创新性工程教育,将工程思维和工程文化根植于学生心中,促进学生社会能力、专业技能和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工程、文理兼修的创新型工程人才。步入新时代,学校率先系统性开展绿色工程教育,推动“绿色工程12项原则”进课堂教学、进教材案例、进实践平台、进科学研究,着力培养学生自觉遵循绿色工程原则的系统思维,厚植工科学生EHS(环境、健康、安全)的工程文化,强化全体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意识。目前,学校已开设“绿色中国”系列等12门绿色工程通识课程,修订和新编30本体现绿色工程教育理念的教材,建成60个绿色工程教育教学案例。通过绿色化学化工创新创业大赛、绿色工程教育暨未来工程师论坛等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绿色工程意识。近年来,工科生创新创业竞赛获奖项目全部与绿色工程有关,毕业设计(论文)70%以上体现绿色工程理念。《瞭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高校应树立怎样的工程教育观?轩福贞:如今,能够引领产业变革的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已成为大国间博弈的关键变量。相较于以前的技能型工程师,创新型卓越工程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更要有突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我们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树立大工程观和工程教育新观念,建立“返本开新”的创新工程观、和合统一的协调工程观、道法自然的绿色工程观、兼收并蓄的开放工程观、共建共治的共享工程观,推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专业特长与学科综合、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工程能力与思想自觉等方面的统一,探索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的工程教育新模式,着力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善于实践的卓越人才。重塑育人方案培养跨学科跨领域工程人才《瞭望》:华东理工大学在紧跟时代步伐上做出了哪些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改革探索?轩福贞:学校牢固树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坚持工程能力和人文素养并重,不断深化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变革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建校初期,学校先后创建一批全国首创或率先创建的专业,并确立面向企业为主的办学思想,首创“教学—科研—企业联合体”培养模式。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实施选课制、“两段式”等一系列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教改措施。20世纪90年代,伴随素质教育的提出,学校开始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年探索建立了以育人为核心的本科素质教育新框架,拓宽专业口径,设置人文和经济管理等通识选修课。年,成立理工优秀生班,年建立理工优秀生部,实行配套培养模式,强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年起,设立“智能与机器人”“生物医药”“智慧化工”“能源与环境”“机械智能化”5个工科实验班,聚焦国家发展亟待攻克的关键核心技术,培养未来国家战略必争领域的工程科技人才。进入新时代,根据新工科建设新要求,学校全面重塑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方案,着力培养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型工程人才。推行跨学院大类招生,化工学院、药学院全部专业按“化工与制药类”大类招生,合并计算机类与电子信息类两个大类,按“计算机类”大类招生。设置“化工与工程管理”“计算机与金融学”“应用化学与生物科学”“环境与社会学”“能源与经济”5个跨学科双学士学位项目,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等9个辅修专业及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等11个微专业,积极构建跨学科、复合型、创新型、高质量的教学体系,着力培养具有工程技术能力和项目管理实践能力、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实现“1+12”的培养效果。构建产学研育人共同体匹配人才供需端《瞭望》:华东理工大学在促进工程人才供需精准匹配上采取了哪些办法?效果如何?轩福贞:学校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的传统优势,通过鼓励企业参与教学、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健全联合培养长效机制等,大力发展新发展理念引领的新型工程教育,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促进人才供需双方的精准对接和有效匹配,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实践素养。学校与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化学工程集团等企业开展工程硕士项目化订单式联合培养试点,涌现了一大批由企业深度参与、反映现实工程问题的课程、教材、案例,使学生在校内课程学习中就广泛接触和了解工程实践问题。其中,由40多位企业校友与学校教师共同建设的《企业EHS风险管理基础》课程,为全校工科专业必修课,入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被全国多所高校使用。同时,以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为导向,推行校企双导师制,建立以科研项目为牵引的紧密型校企导师组和联合指导机制,打造协同联动的育人生态。近年来,学校依托上海市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支持鼓励校企共建联合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等,创造了多种校企合作、学用结合、学校企业学生共同受益的实习模式,打造了校园与科技园相互融通、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有机衔接的产教融合平台。目前,学校已建成校级实践基地30个,含国家级基地1个、市级示范级基地5个、市级基地8个,各类院级实践基地余个。年,学校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储能技术等关键领域布局并新建了10家校级实践基地,获批材料与化工、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资源与环境、机械等5个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现代生物医药产业联合学院入选首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碳中和产业学院入选上海市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学校深化产学研合作层次,以行业企业为依托成立产学研教育合作委员会,促进专业教育集成、集约、集优发展。出台《教师产学研践习计划实施办法》,要求每位专任教师需开展不少于6个月的产学研践习。设立揭榜攻关任务式项目,鼓励专业学位研究生深入一线挑战应用技术难点,有效推进人才培养与工程实践、科技创新的有机结合。构筑培养国际卓越工程人才新格局《瞭望》:华东理工大学在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国际卓越工程人才上有哪些改革探索?轩福贞:坚持高点定位,对标世界一流,是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华东理工大学始终以全球视野谋划工程人才培养,不断扩大教育开放,通过健全工程人才质量标准、搭建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等,构筑起开放办学和培养国际卓越工程人才的新格局。健全工程人才质量标准,实现中外工程教育实质等效。学校坚持以工程专业认证工作为抓手,持续加强人才培养全过程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年,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在国内首次开展了ABET专业认证,并于年成为国内第一个通过ABET认证的专业,且获得9年最长有效期,在国内推进工程教育认证方面产生了示范效应。ABET是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的简称,通过ABET认证,往往意味着一所大学可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师。目前,学校所有工科专业均通过健全完善质量标准通过了教育部的专业认证。搭建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联合培养卓越工程人才。从年起,学校先后与德国、奥地利等国的多所大学合作举办了“化学工程与工艺”等本科专业,成立了中德工学院、国际工程师学院。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国际卓越工程师学院,由学校与法国雷恩国立高等化工学校以及法国化学工程师院校联盟共建,聚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卓越工程人才。

1
查看完整版本: 瞭望丨华东理工大学校长轩福贞矢志工程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