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了个大谱。
8月25日,一女子在微博发文。
称其在22日看电影期间,被后排男孩不停踢椅背。
女子曾多次出言制止,无果。
谁知接着男孩父亲猛踹女子座位。
在监控视频中可以看到,女子几乎被踢离了座位,头也狠狠地撞在了座椅上。
医院的病情证明书,上面的初步诊断为:
头部外伤,软组织挫伤,脑震荡可能。
图源见水印
女子愤然离场,谁知等来的不是男孩父亲的道歉,而是差点被扇耳光。
据女子回忆,男孩父亲口中还振振有词:
“信不信我一巴掌打死你?”
视频中也可以看到,如果不是有影城员工阻止,他大概真的就冲上来打人了。
最终,女子去派出所报了案,并拒绝调解,才赢得了一个该有的结果。
26日凌晨,上海警局松江分局发布通告,对该男子进行了行政拘留处罚。
此事总算是告一段落。
无独有偶。
再往前一点的8月17日,北京电影节,也出现了类似事件。
观影期间,有人劝告其他人不要拿手机出来玩。
因为其屏幕发出的亮光已经影响到了后排观众。
结果,又被打。
光是看新闻报道,拳头就已经硬了。
完全不讲道理,动手打人当然是让人愤怒的主要原因。
不过,作为影迷,则还多添了一层让人愤怒和无奈的因素——
就想好好看个电影,还得面临花样百出的不文明观影行为。
鼓起勇气去阻止吧,还得担心会不会被打。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
这届影迷实在是太难了。
观众苦影院不文明行为久矣
要知道,影院的不文明行为,又何止开头这两种。
不过,行为虽不同,但每一种方式的杀伤力都是相似的,高得离谱。
比如,带各种“大范围杀伤性食品”去影院的。
有些人会带鸭脖、臭豆腐,甚至是麻辣烫进场看电影。
除了那赛过杜比环绕音响的嗦粉声,余味绕梁的痛苦,想必不少人也体会过。
比如,旁若无人,大声讲电话的。
那气势,仿佛完全不知道自己身处电影院,周围坐着数百人。
那气势,仿佛正在谈关乎地球存亡的事宜,虽千万人吾往矣。
那气势,仿佛银幕上放的不是电影,而是下属给他做的工作汇报PPT。
比如,在影院滔滔不绝地讨论电影的。
那架势,好像自己是电影的编导一样,正在现场录制导评音轨。
最可怕的,是那种二刷,然后故意跟同伴剧透的。
试想想,看《复联4》看到一半,旁边人突然来一句:
我告诉你嗷,XXX最后死了。
坐在旁边的,恐怕连想死的心都有了。
还有管不住孩子的那些老铁。
虽然我们电影没有分级,但哪些电影小孩子能看或不能看心理没点B数?都不做点功课?
带孩子就算了,带了还不管。
为什么能放任孩子四处跑动,踢椅子,大声喧哗?
拜托,电影院不是幼儿园!
以及,老生常谈的屏摄问题。
其实屏摄的问题主要在于版权,是对于创作者和创作者劳动作品的不尊重。
说白了,我们购买的电影票,买的只是我们在这个影院观看电影的权利。
我们买的并不是这部电影里的任何一帧画面和声音。
我们并不能将仅限于此地的电影拍录下来,带出影厅。
虽然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只要不是录像,屏摄目前在国内并不算违法。
但禁止屏摄在世界范围内都已是主流认知。
咱们只是在法律上推行得比较慢一点而已,并非纵容和允许屏摄。
其实在每张电影票的后面,每部电影放映前的宣传片里,都明确写着禁止拍照。
买票,也就意味着你同意这份临时契约。
只不过,因为并非强制性推行,许多人根本意识不到,或者懒得遵守罢了。
图源网络
更何况,举起手机拍照,在大部分情况下,总归会影响到其他人。
光是想想这个情景,都会让人有些心梗——
当影片进行到情绪高昂处,一个闪着白光的手机突然颤颤巍巍伸到空中。
你的目光无可避免地被这白光所吸引,眼前的电影顿时索然无味。
然而,几乎每逢热门电影上映,朋友圈的屏摄行为都蔚然成风。
有些甚至连3D电影都不肯放过。
屡教不改,屡禁不改。
种种不文明的观影行为,如今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
归根结底这是观影意识和个人素质问题,几乎每次观影都会碰到几个这种人。
有些人被提醒了就改,但总有那么几个人不依不饶。
主观上,仍然是自私、缺乏公德心和羞耻心,不尊重他人的一种表现。
而作为影迷,咱们也只能把该说的话一遍遍反复说下去。
只希望那些并不太清楚观影礼仪的,有良心的观众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而对于那些死猪不怕开水烫,屡教不改的,说了其实也不管用。
只能寄希望于更多影院介入管理,协助观影文明的落实。
这不该是如开头那般,让影迷自发冒着风险去做的事。
幻梦破碎
为什么在影院,那些不文明观影行为会如此令人反感?
因为无论是文艺片还是商业片,电影的本质都是让观众沉浸在另一个世界之中。
更大更好的银幕,更身临其境的音效,都是为了加深观众的这种沉浸感。
PS:不要学他抽烟
电影院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这是观众们卸下心防,将自己全身心交给银幕前电影的时刻。
但,看电影又并不具备像玩游戏那么强的沉浸感。
因为电影院毕竟是公共空间,而且还有着安静黑暗的苛刻条件。
所以,这场幻梦又极其容易被打破。
一束手机光,一阵窃窃私语,都会立刻让观众从这场幻梦中惊醒。
当然,有些动静是被默认允许存在的。
比如看到好笑的地方笑出声,看到感动的地方哭出声,看到彩蛋会欢呼。
这些时刻并不会打破观众沉浸感,反而会通过其他人的同哭同笑,放大和加深相应的情感体验。
这也是影院难以取代的功能之一。
但,其它诸如打电话、吃东西这种与电影无关的动静,就并非如此了。
这有点像是你正睡得好好的,却莫名其妙被人一嗓子吼醒。
这么来来回回搞几次,可想而知,睡觉(观影)的心情大概也就消失殆尽了。
如何改善
其次的问题是:怎么避免和改善不文明观影行为?
其实,操作起来并不复杂,该遵循的核心规则只有一条——
将心比心,尽量不要打扰到其他人观影。
实在有电话不得不接,可以去影厅外或者过道处接听;
实在有不得不回的消息,可以把手机亮度调至最低,把手机放低;
吃东西喝东西,尽量不要发出太大的声音;
带小孩的,先费心查查电影是否适合儿童观看。
观影过程中,也要监督小孩不要到处乱跑,大喊大叫;
想要发朋友圈纪念电影时刻,可以选用官方发布的剧照或者票根。
觉得某个画面很感人,某些感受想抒发,可以诉诸于文字而非屏摄。
......
图源探长朋友圈
需要做出的改变只是一点点,但对于观影环境的提升却是巨大的。
我并不想将其诉诸于什么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功利心态。
我也不想谈什么对于电影的尊重,毕竟大部分人只是将电影当做一种娱乐方式。
我更希望的是,大家自发文明观影,是出于一种对他人的尊重。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那些劝阻非文明观影行为的观众。
文明提醒,礼貌劝阻,暴力行为不可取。
很多观众的不文明观影行为可能只是无意为之,只要说了他们就会改。
实在不行,目前最稳妥的办法,只有找影院工作人员帮忙处理。
总而言之,安全第一。
写在最后
曾有人戏谑地说:
如果看电影立法,第一条:电影院刷手机、剧透者斩立决;
第二条:大声喧哗打电话、摄屏、放任孩子吵闹、踢椅子者,化学阉割,游街示众……
当然这只是玩笑,但也足见人们对这些恶劣行为的不满和怨气。
其实有网友建议得好——
实行影院观影黑名单制。
对于在影院内严重违反观影礼仪的观众,给予记过处分。
记录达到一定程度,就拉入黑名单,禁止该观众买票看电影。
解封时间则视情况而定。
既然不能好好看电影,那就别看了。
没了电影院,这些人不会有什么损失,生活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电影院没了他们,却会变得更好。
这方法,我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