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男孩,在电影院里,没完没了踢面前的椅子。
在他面前的椅子上,坐着一个25岁女生。
男孩的父母,都一直陪在孩子身边,但对孩子的这种行为并未制止。
女生逐渐忍无可忍,试图阻止身后的男孩。
孩子的爸爸反而对那个女生发了火,狠狠踢了她的椅子一脚。4
女生猝不及防,一下子没坐稳,后脑勺撞在椅子背上,疼得险些哭出来。
她连忙换个其他座位,才把电影看完。
散场后,这个女生看到那个熊孩子及其父母,走过去想要讨个说法。
孩子的爸爸挥舞着拳头对女生威胁道:“你相信我会一巴掌打死你吗?”
孩子的妈妈也在一旁大骂该女生。
然后,一家人带着孩子扬长而去。
那个女生报了警,医院检查,确认有轻微的脑震荡。
踢女孩椅子的父亲,目前已被行政拘留。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难怪有人说,熊孩子背后,往往有着更熊的父母。
这号父母,毁人不倦,称之为祸害也毫不为过!
这也让人想到美国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与克雷格·巴克合著的一本书《原生家庭》。
“熊孩子”出没
你有没有发觉,如今的熊孩子,似乎变得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讨人嫌。
8月中旬,在一辆从北京开往长沙的高铁上,有个3岁男孩,一路上不停地吵闹。
他还没完没了地猛推、拍打面前的置物板。
坐在他前面的、靠在椅子背上睡觉的人,被这个熊孩子吵醒,无法正常休息,虽多次提醒,但毫无结果。
更令人无语的,是孩子家长的态度——对劝阻者恶语相向。
为此,这一幕被人拍下来,上了热搜。
无独有偶,在另一辆广西柳州的高铁上,一个刚上学的男孩,扯着嗓子,背乘法口诀。
一边背,一边不时用脚踹前排座椅。
乘务员看到这一幕,几次提醒,但刚转身离开,孩子就继续一边大声背口诀,一边手舞足蹈、到处乱踢。
而孩子的家长,居然对孩子赞不绝口,夸孩子背得对、背得好!
不光是高铁,其他各类公共场所,也是熊孩子出没的重灾区。
8月底的武汉某街道,几个上小学的男子,在零食店门口,用刚买的零食作为“武器”对打。
一个从旁边经过的中学女生,看了他们一眼,随口劝说了两句,这些孩子不要如此。
结果,几个男孩用各种脏话大骂那个女生,还有人做出要和她打架的肢体语言,然后一哄而散。
那个女生望着脚下的“一地鸡毛”,也就那些熊孩子扔得满地都是的零食,深感无语。
就连小区和街心公园,老人散步的地方,都往往堪称危险横生的噩梦:
经常会有不定从哪里冒出来的熊孩子,横冲直撞,往往故意紧擦着颤巍巍的老人身边“呼啸而过”。
一位老伯在小区里,被一个孩子的滑板车撞倒,股骨头骨折,从此留下了难以逆转的行走困难,经司法鉴定,为十级残障。
此事闹到法院,老伯得到13万元的赔偿。然而,这是钱能解决的问题吗?
还有个孩子,在电影院,爬上观众不该接触的放映台,并且反复用脚踢3D放映幕布。
为此,孩子家长被要求赔偿18万。
孩子家长不服,为此和电影院对簿公堂,闹得沸沸扬扬……
——这些熊孩子胡闹时,家长大都也在场。
正如书中所言:这是家长的责任缺失。
“熊孩子”只是表象,“熊父母”才是根源。
“成年人只看利弊,小孩子才分是非”
当在场的家长,看到自家孩子在影院或者高铁,乱踢别人座椅,或者大声喧哗时,为什么熟视无睹,没有尽快制止?
几岁的孩子,可能确实不懂事;
但活了几十岁的家长,难道不晓得孩子的行为,会严重影响素不相识的其他人?
难道不晓得,这里不是自己家,可以任由孩子“闹翻天”,而是公共场所,和在家里,有着截然不同的规则?
如此荒诞怪圈,一次次在现实中出现,也令人想到网上流传的一句话:
“成年人只看利弊,小孩子才分是非。”
这句话,其实只说对了一半。
那些坐视熊孩子胡闹的家长,大概觉得:
反正这里没有我惹不起的人,之后我也不会求到其中的谁,最多个把小时后,大概就永不相见了;
只要孩子开心了,其他人谁也不能把我们咋样!
事实上,无论高铁、影院还是街头,那些备受熊孩子困扰的陌生人,也确实如此,通常也只能认倒霉,忍了。
纵容孩子胡闹,如果单从利弊的角度看,还真没错。至于是非、公德,又卖多钱一斤?
——除非闯下大祸,受到重罚,或许才会当场傻眼!
不过后半句,“小孩子才分是非”,并不对。
事实上,大多数孩子的是非观念,都离不开家长的教导。
三四岁的孩子,到了家门外的陌生环境,可能对什么都好奇,都想摸摸,乃至用力踹几脚。
有些孩子直到十来岁,依然满嘴“打死你”,或者经常把周围环境搞得一团糟,陌生人多了,更加“人来疯”。
这是很多孩子的天性,也是幼童被各国法律普遍认定“无行为能力”,必须接受成年人抚养和教育的理由之一。
孩子对是非观念,既混沌,又敏感。
如果家长及时阻止孩子胡闹,包括对孩子说:
“你自己想一想,如果你睡觉时,旁边的人故意大声说话,或者到处踢打,把你吵醒,你会开心吗?”
“这里不是游乐园,可以随便跑、随便喊叫,也不是咱们自己家。你看看周围的叔叔阿姨,大家都安安静静的。他们谁也不会来打扰你,欺负你,所以,你也不要打扰他们,你说是吗?”
相信不少孩子,会很快停止吵闹。
“那些从小有教养的孩子,往往都是父母一次次这样劝阻、教育,逐渐养成的好习惯。”
“家长明白是非、注重是非,以此教育孩子,孩子的是非感才会逐渐形成。”
而那些“只看利弊,无视是非”的熊家长,则与书中这番话截然相反——而他们的纵容,其实害了孩子。
当有一天,孩子犯下难以被原谅的错误,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家长难辞其咎。
认错道歉,很难吗?
书中谈到,“熊父母”对孩子的另一种极其负面的言传身教,是强词夺理、死不认错,甚至以暴力代替讲理。
那个最终被刑拘的“熊爸爸”,当初对劝阻自家孩子“别再踢自己椅子”的女生,狠狠踹一脚她的椅子,之后又对其恶语相向。
这一幕幕丑剧,孩子都看在眼里,难免受到潜移默化,去模仿家长的此类做法。
将来在幼儿园,在学校里,伤害了别人,错误明摆着,也不肯认错、道歉,甚至“谁敢说我半句不是,就尝尝我的拳脚”。
家长的“死不认错”,乃至诉诸暴力、野蛮,如此传承给下一代;
而孩子小小年纪就养成这种恶习,只会让自己更加孤立,到处被嫌弃。
也许若干年后,孩子长大了,回首自己的一身毛病,和一地鸡毛的人生,会对父母充满怨恨。
反过来讲,家长也完全可以采取另一种做法。
也有这样的家长,自知年幼的孩子非常淘气,劝说制止也经常没啥效果,于是在带着孩子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特意准备了一些小礼物。
家长把小礼物分发给坐在自己周围的人,对他们说:
我的孩子经常大吵大闹,年幼不懂事,提前向各位道个歉,如果孩子闹腾,您各位多担待些……
——孩子也许当时听不懂,一如既往地吵闹,但家长也会反复制止、规劝,不会让孩子太出格。像反复踢前面座椅之类的行为,相信不会发生。
而当孩子稍微大一点,懂点事,就会逐渐明白家长的苦心,做错了事,会及时道歉、改正;
也会站在其他人的角度,换位思考。
很难想象这样的孩子,会“熊”到哪里去。
孩子从小的举止,是家庭文化和父母素质的缩影。
做错了能否及时道歉,看似小事,但也足以“从一粒沙中,看到不同的世界”。
少些毁人不倦的熊家长,未来就会多一些美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