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震荡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期中考试后,初三学生直呼化学还没有入门,
TUhjnbcbe - 2023/10/21 21:06:00

#中考化学#笔者曾教过的一名学生,在别的同学对化学还陷在云里雾里,无从下手的时候,他已经学得很愉快了。当我问他为何人们这么快,还记得他是这样回答我的:

若要说我比其他同学人门快,我想可能是因为我比他们多用了一点点“心”。这个“心”,就体现在细心观察和勤于动手上。

比如说: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做演示实验,大部分同学都停留在感官刺激中,只顾着观看实验现象。而我比他们做的工作要多一些,我在用眼看的同时,还发动其他器官,如用耳朵听,听有没有发出声音;用鼻子闻,闻有没有气味。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还会用手触,触摸物质的形状等。做实验也不例外,有些同学不喜欢动手,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害怕不安全,在做实验时,他们通常会躲得远远的。我与他们恰恰相反,只要是安排的学生实验,我都会认真完成。有时候下课了,大家都走了,我还留在实验室里,再动手做些别的实验。

通过观察与动手实验,我发现,化学一点也不像别人口中所说的那样枯燥、无趣,与之相反,我觉得这门课非常有意思,所以就一头扎进去了。

看了这位同学的介绍,我们从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学习化学,要尽快人门,就得细心观察、勤于动手。

化学实验是很生动、直观的,实验中绚丽多彩的化学现象很奇妙、很有趣,但我们如果只图看热闹,光看现象,那么看过之后就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这也无助于学习的提高。

那么,怎样去观察呢?最先要做的是克服把观察停留在好奇好玩的兴趣中,然后在观察前先明确观察目的,即“观察什么”“为什么要观察”,最后一步才是着手观察。

一般说来,观察应遵循“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进行。

具体步骤是这样的:

(1)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2)反应条件;

(3)反应过程中的各种现象;

(4)反应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最后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得出科学结论,形成准确的概念。例如绪言部分涉及的在试管中加热碱式碳酸铜的实验,在观察前,我们首先要明确这个实验的观察目的是碱式碳酸铜受热变化后是否生成了新物质。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按照顺序进行观察了,观察步骤如下:

(1)反应前:碱式碳酸铜是绿色粉末状固体;

(2)反应中:条件是加热,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是绿色粉末逐渐变黑,试管壁逐渐有水雾形成,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浊;

(3)反应后:试管里的绿色粉末全部变黑,试管壁有水滴生成,澄清石灰水全部浑浊。经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碱式碳酸铜受热后生成了新物质黑色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与细心观察实验同步的,我们也要勤于动手,亲自做好每一个实验,不做旁观者。

也许有的同学会认为化学实验太不安全了,稍微不注意,就可能有危险发生。事实上,只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去做,不会存在安全问题。也有的同学会说,中考又不考动手能力,所以只需背书、做题就可以了,实验嘛,做不做都无所谓。

这种做法更不正确。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验”,亲自动手实验不仅能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还能提高我们的生活能力,比如通过““打开试剂盖要倒放”这个实验要领,我们在平时生活中揭开茶杯或电饭煲锅盖的时候,就知道要把盖子倒放,这样可以防止污染。

而且,亲自动手还能加深我们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巩固。可以这样说,亲自动手实验比只凭老师做和自己硬,要掌握得快且牢固得多。

再者,中考化学虽不检验同学们的动手能力,但这并不是说它就不会涉及到实验题。你可能会说你没看到,但实际上是有的,只不过是变换了形式而已。而且,根据我多年从事化学教学的经验,化学考试中最难的、拉开得分的题,往往就是实验题。所以说,我们一定要积极动手实验,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每一-次实验。

有句俗话是这样说的:“窍通则百通。”面对化学。只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细心观察、勤于动手,人对了这个门,就不怕学不好它。亲爱的同学们,如果你还没有人门,那么不妨就从这一点起步。

(作者:柳一炜)

1
查看完整版本: 期中考试后,初三学生直呼化学还没有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