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顾韩
编辑
李春晖
央视大剧《人世间》载誉收官,尽管剧中用的都是假地名——吉春、哈阳、江辽,但不管是冰天雪地大棉袄,还是人均一口大碴子味,都在告诉观众这是一个发生在东北的故事。
曾经的东北是“共和国长子”,以实际的人才与资源支援过其他地区的建设。荣光不再之后,东北则以其独特的历史进程与鲜明的人文风貌,源源不断地滋养着精英与草根的创作。
赵本山时代至今,东北籍演员都占据着春晚小品的半壁江山,让东北话在全国人民心中深深与幽默挂钩。而在互联网时代,又有一批更加多元的东北内容与东北创作者崛起,在乡村喜剧之外解锁东北的其他气质,促成了“东北文艺复兴”这一热词的诞生。
单就影视来说,喜剧与悬疑可以说是东北题材过去的两大山脉。在一批又一批经典作品中积累出了成熟的类型套路与视听图谱,各种层级的项目都可如法炮制。但显然,《人世间》不属于其中任何一种。它描绘了改革转型的苦涩,也刻画了亲情友情的温暖,既令人唏嘘,又引发了某种强烈的怀旧情绪。
非要说的话,《人世间》与年的《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以及年初的冬奥剧《超越》可能更似同一类,都以极具烟火气与地域特色的细节丰富着对某一历史阶段的影像记载。而这,是否会是东北影视宇宙壮大的新方向?
东北喜剧,转移阵地
《人世间》中有这样一段情节,周秉昆受到爆炸波及,轻微脑震荡,被哥嫂押着住院观察。刚刚还经历过生死的他和病友唠起了嗑,轻描淡写的一句“看热闹,让炮给崩了”搭配上*丧兮兮的表情,笑果突如其来。
情节虽短,但很好地反映出了东北式幽默的特性:一开口秒回家中火炕的自来熟,魔性的方言腔调,以及最重要的、以自嘲方式消解苦难。
东北人的喜剧人属性与环境密切相关。气候严寒,一年有三个月只能呆在室内,说说唱唱聊聊天是最低成本的娱乐方式。早年的荣耀、之后的苦涩,也充分锻炼着东北人的心智。
90年代,电视具有无与伦比的传播力,赵本山等东北籍“笑星”在春晚舞台上的活跃,奠定了东北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喜剧标签。
赵本山在二人转、小品之外也走通了影视路,制造出了《刘老根》《马大帅》《乡村爱情》等农民喜剧IP。其中《乡村爱情》从电视连载到互联网,至今已有14季。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赵本山与其弟子的影响力是在稀释的。他们在很长时间内都是东北喜剧的招牌面孔,但这条路上并非没有竞争者。比方说,情景喜剧。英达打造过一部《东北一家人》,尚敬的《炊事班》、《武林外传》中也有许多东北口音的人气角色。
10年代,从辽宁卫视辗转到黑龙江卫视的《爱笑会议室》挖掘过乔杉、修睿、潘斌龙等具有学院派背景的年轻东北喜剧人。后来的“厂牌”时代,开心麻花、*的大碗娱乐,里边都不乏东北人。
年《欢乐喜剧人》大火之后,喜剧人被拱上大银幕,但也被过度消耗。大咖基本上都拍过几部院线烂片,而这,某种程度上让观众对单纯的喜剧片越来越不感冒,除非有悬疑或亲情等其他元素加成。
小荧幕上,《乡村爱情》一季不如一季,演员的更换与意外去世给系列带来了较大打击。《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成为最新的现象级喜剧综艺,但显然又是另一番路数,对东北人、对方言的依赖也没有那么重。
当然,如今想看东北式幽默,早就无需依赖小品舞台与传统影视。许多东北籍明星,不管主业是演戏还是弹钢琴,都曾在真人秀中放开乡音、娱乐大众。自下而上的直播与短视频也涌现出了许多东北籍网红,如老四、张踩玲、张同学等。
在网络电影市场上,东北喜剧从年一直打到现在,许多非头部东北喜剧明星都在这里积累起一定的号召力。宋小宝的《发财日记》没有登上院线,而是在网络首发,得到了不错的口碑与收益。更别提,网络电影还孕育出了自己的东北喜剧IP“二龙湖浩哥”。
就像港片一样,东北喜剧尚在,只是越来越下沉了。
东北悬疑,略显疲态
火光照亮隐藏在黑暗中的面容,苍凉的摇滚乐响起,李丰田的出场成为了国产悬疑中的经典一幕。这是宁理从默默无名到话题演员的开始,也是“紫金陈宇宙”传奇的发端。
不过事实上,紫金陈是土生土长的浙江人,严良在小说里的设定也是浙大教授。这个发生在南方的故事被导演吕行带回了老家哈尔滨拍摄,但没人会介意这样的改编。因为东北确实很适合犯罪悬疑,在电影圈,远有刁亦男的《白日焰火》,近有张艺谋的《悬崖之上》。
一方面,东北的景观富有特色,无论是充满压迫感的大自然,还是具有废土气息的工厂遗迹,都与犯罪悬疑十分匹配,毫不费力便能赋予影片特别的影像风格。极端的气候,也让犯罪与侦破都有了更多花样。
另一方面,90年代的下岗潮导致当时当地人们生活发生剧变,物质上陷入窘迫,精神上陷入迷茫,难免躁动或者冲动。如此,能够让类型片找到更有现实主义色彩的动机,形成更加厚重的表达。
把“东北文艺复兴”叫响的是登上《吐槽大会》的董宝石。但音乐人仅是其中一脉,还有一脉更“正经”的,即以双雪涛、班宇、郑执为代表的东北青年作家。
80后生长的环境媒介更为丰富,创作多少会受到流行文化影响。同样是伤痕文学,这一批作家的打开方式却不同以往,很多选择了悬疑叙事,这就与影视更加贴近。
双雪涛正是这一类的代表,他的《刺杀小说家》已经被改编为了春节档大片,另一部《平原上的火焰》影剧两开花,影版《平原上的火焰》由刁亦男监制,张骥执导,*、刘昊然主演,曾定于去年12月24日上映,后宣布延期。剧版根据豆瓣页面,主演是董子健。
郑执的《生吞》被柠萌影业买走,年拍摄成为悬疑短剧《胆小*》,作者本人担任编剧,张晓波执导,欧豪、王砚辉领衔主演,讲述一桩重现的罪案揭开几个少年间残酷青春往事的故事,播放平台花落优酷。
“东北文艺复兴”很热,不过,东北悬疑这两年已略显疲态。去年段奕宏、大鹏的悬疑剧《双探》取景于延边,制作上诚意做足,但因为剧本拉胯,最后连口碑都没留下。今年1月上映,章宇、*主演的电影《东北虎》也水花不大。
就像重庆的小人物犯罪片一而再再而三,待到《受益人》已经吃不到红利了一样,东北悬疑在类型模板逐渐定型的同时,观众阈值也在提升,不再轻易被触动。那么,究竟还要疲劳多久、靠什么才能重启观众兴趣,可能真的要等到《平原上的火焰》来揭晓。
东北怀旧,大势所趋?
冬奥会期间,东北话又狠狠刷了一把存在感。有些运动员的东北话是乡音,有些运动员的东北话则是集训经历的“馈赠”。而这反映出的,是东北对于中国冬奥竞技的贡献。数据显示,冬奥代表团中,东北籍运动员多达人,短道速滑队更是全员东北籍。
短道速滑得到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