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太疯了。
#玲娜贝儿下头#的热搜阅读量有7亿,了解完来龙去脉后,她姐人麻了。
平时稍微冲点浪的互联网人们,一定都对这个毛茸茸、粉乎乎的可爱狐狸不陌生,它已经全面占领了朋友圈、表情包、各大头条和微博热搜……
要知道这只叫玲娜贝儿的狐狸玩偶,今年9月29日才“出生”,自诞生起,几乎每隔一天上一次热搜,霸榜两个月,超话聚集了近12万的“妈粉”。
它是今年最炙手可热的女明星,迪士尼当之无愧的顶流,人送外号“川沙妲己”。
没有不塌房的明星,这次玲娜贝儿也翻车了。
这次的塌房风波,起源于三个短视频。
视频1,有女孩在生日当天去迪士尼排了两小时的队跟玲娜贝儿互动,希望它能摇一摇尾巴,贝儿拒绝了,并做出让她出去的动作。
被拒绝后,女孩又希望玲娜贝儿给她一个亲亲,贝儿却把亲亲丢在脚下,踩了几脚。
玲娜贝儿不尊重游客的互动不是个例,视频2被扒出来了。
另一个女孩在合照时,不注意规则,站到了*线之内,玲娜贝儿生气地跺脚示意。
女孩明白过来站好之后,贝儿在拍照时也各种不配合,躲在墙角抱着胳膊气鼓鼓。
要知道玲娜贝儿见到帅哥可不是这样的,视频3里贝儿见到帅气男孩后,犯花痴,比心心,又兴奋又害羞。
于是“玲娜贝儿双标”“玲娜贝儿媚男”等话题也涌现了出来。
很快,互联网就演绎出了《贝儿媚男、贝儿好茶》、《内胆行为勿上升角色》、《辱骂工作人员内胆不把人当人》、《过生日就要当小公主吗》、《她是个没作品的女明星》、《守护全世界最好的玲娜贝儿》等诸多大戏……
它不过就是一个迪士尼玩偶啊,至于吗?
看了看吵了7亿的热搜,真至于。
四字顶流,永不塌房
不同于迪士尼乐园里的其他角色,玲娜贝儿所在的达菲家族没有动画作品。
达菲原是米妮送给米奇的一只玩具小熊,有一天,米奇突发奇想:“要是能和玩具熊一起散步,该多好呀。”
奇妙魔法出现,玩具熊活了过来,米妮觉得一只小熊太寂寞,又送了一只小熊雪莉玫。
两只小熊开始环游世界,在意大利认识了杰拉托尼,在美国认识了星黛露,在香港认识了可琦安,在上海迪士尼认识了玲娜贝儿。
这便是“达菲和他的朋友们”系列。
而我们的上海狐狸玲娜贝儿脱颖而出,成为迪士尼的绝对C位。
频上热搜只是“顶流待遇”的冰山一角,有粉丝为贝儿开超话,出物料,制作表情包,甚至有人嗑CP上头,在lofter上写同人文。
它的热度在网红聚集的小红书也居高不下,有萌人设的、分享周边的、追星攻略的……
真正展现顶流实力的,永远是真金白银。
在玲娜贝儿全球亮相的第一天,上海迪士尼推出近三十款周边,当天一售而空。
即便出台限购告示,也抵挡不住*牛拖家带口地排队抢货。
周边物价被哄抬,原价的毛绒公仔,*牛喊价,是原价的7倍,美其名曰“赚的都是排几小时队的辛苦钱”,这已经不是加价的问题,现在玲娜贝儿的玩偶要“配货”。
山寨总比正品多,迪士尼备货不足,而国内山寨工厂的速度太快了,短短一两个月已经更新换代了好几代“祖国版”玲娜贝儿。
社交平台又涌现出一大批做鉴定真假生意的博主。
为什么玲娜贝儿能俘获人类的芳心?
这绝不是它“充满好奇心、热爱思考、喜欢探险”的初始设定好,这么简单。
它是所有玩偶里最有人性的那一个。
迪士尼要求玩偶不能做特别像人的、以及与设定时代不符的事,比如要假装不认识手机。
游客开闪光灯时要说“不要把手上的盒子对着我闪”,疫情期间有人没戴口罩要说“快把脸上那块布戴好”。
但玲娜贝儿听得懂人类的所有语言,它不喜欢被叫“儿儿”、爱做美甲、会说上海话、看到游客跟星黛露互动会吃醋、看到帅哥也会花痴……
游客说周边断货,它会假装打电话催货,打完双手一合,是翻盖手机。问它给谁打电话,它有模有样地踩缝纫机。
有一次男游客对它出言不逊,贝儿做出拔剑的姿势表示反抗,这个视频在网上病*式疯传。
被叫“儿儿”时,它会捂住狐狸耳朵,轮流点四个手指表示自己叫“玲、娜、贝、儿”。
身为舞蹈家的兔子星黛露穿蕾丝裙和红舞鞋,它是永远优雅的小公主。
而贝儿穿骑士装、戴帅气帽,会撩裙子、会拔剑,它不那么淑女,也不那么顺从。
而且贝儿是土生土长的中国狐狸,亲妈粉自然会生出好多怜惜。
当然了,那条蓬松、丰盈、毛茸茸、肉嘟嘟的大尾巴永远是加分项。
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人们会为了没有作品、光有人设的玲娜贝儿掏钱,因为它乘上了流量经济的东风。
受疫情影响,迪士尼乐园自年起一直亏损:年Q1财报里,主题乐园、体验和消费产品部分损失了10亿美元,利润同期下滑58%;年香港迪士尼净亏损27亿港币,整体股价也节节下跌。
玲娜贝儿这时候出现绝非巧合。
比起有系列卡通故事的米妮米琪,达菲和他的朋友们更像是选秀天团,靠颜值和人设出圈。
星黛露曾大获成功过,上海迪士尼销售出的星黛露主题商品垒起来,总高度相当于座珠穆朗玛峰,力证了没有故事的IP也能带来巨大的流量和零售效益。
你说有多少人真正去到了上海迪士尼的现场呢?
更多的亲妈粉们还是要在表情包、短视频、精修九宫格里吸收它的元气。
没关系,互联网有源源不断的再创作能力,爱上它人生永不缺糖。
一波又一波的疫情让“可爱、元气、治愈”变得更加稀缺了,情绪价值是第一消费动力。
迪士尼这个成年人最后的童话滞留地,当然值得我们用更多的金钱去守护啦。
她姐突然意识到,饭圈乱象迅速污染到玲娜贝儿,似乎不全是饭圈的锅。
至少始作俑者不是。
因为饭圈文化的核心是偶像工业,而世界上所有的idol放一起,没有谁比玲娜贝儿更符合“完美偶像”的称号。
偶像有时是粉丝心中的宝宝,有时是虐粉的打工人哥哥,有时又是承担梦想与美好的生命之光。
贝儿能在萌性和人性中无缝转换,到目前为止已经喜提“打工人”“女明星”“国民女儿”“销售冠*”等多个人设。
偶像不需要作品多优秀,但要求人设稳定、日常营业,最好形成流水线、产品化,有效期内不塌房。
各大经纪公司还在思考着如何“批量制造蔡徐坤”。
迪士尼早就玩明白了,炮制出可以永远热情友善、永远元气满满的玲娜贝儿。
它不会出轨嫖娼,不会隐婚生子,不会代孕失德,甚至不会变老不会长胖。
它永远满足粉丝的要求,摇尾巴、比心心,不知疲倦。
这个工作人员疲惫了,永远有下一个扮演者顶上;这一个“内胆”不专业,辞退她还有无数个更专业更卖力的内胆替换装。
偶像的制造过程,就是玩偶的生产过程,就是把一个人异化成非人的过程,玲娜贝儿是天生的爱豆。
为什么饭圈的话术,飞快席卷玲娜贝儿?
什么“洗白”“蹭热度”“带节奏”,还有“角色粉”“内胆粉”不同粉籍之间的互撕。
本质上,玲娜贝儿就是偶像工业本身,迪士尼赚的就是偶像经济带来的流量钱。
饭圈乱象错了吗?
错了。
但原罪早已埋下。
当迪士尼让一个真人套进玩偶服里的那一刻,让活生生的人如童话角色一样不断提供情绪劳动的时候。
把人异化成“非人”的时候。
问题就出现了。
塌房是迟早的事。
造梦机器,血汗工厂
迪士尼可以说是资本里最大的一个,它当然也可被看成“偶像产业”研究里最典型的范本。
我们爱迪士尼,因为它创造了世界上最奇幻、最乌托邦的童话宇宙。
那个世界善良、平等、充满正义,底层人也被公主亲切对待,弱势群体、边缘人都能找到自己的避难所。
你可以永远相信迪士尼,这里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地方”,随时收留我们这些在现实世界里伤痕累累的成年人。
但迪士尼却叫人又爱又恨,因为除了造梦,它还是资本家。
米老鼠相关IP总收入亿,其中票房和家庭影音收入一共不到8亿,零售则达.31亿,也就是说动画片不赚钱,是用来造梦的,赚钱的是相信这个梦的消费者花钱买周边。
现在直接跳过造梦环节也能卖周边,迪士尼累计卖出了亿了。
乐园的体验是沉浸式的、非现实的,乐园设计者被称为“幻想工程师”,他们对细节的把握到了极点。
不同区域有装置配合释放不同的气味,加勒比海盗区有海洋的味道;河里的岩石会用水枪冲刷,让它看上去久经岁月。
他们的口号是“守护神奇”,最极致的体现就是那些人偶演员。
演员多是身高1米5左右的女性,而人偶服绝大多数超过15斤,而有些男演员要穿的巴斯光年、苏利文则接近30斤。
一次表演15分钟到半小时,服装只有几处通气孔,超时很可能呼吸困难。花车巡游一次40分钟,但演完两次就可以下班。
高温期是最可怕的,迪士尼会提供冰衣,一场花车下来全身的冰都化成了水。
有扮演者选择上场前“往死了喝水”,一次1.5L到2L,不会想去厕所,表演流的汗能把衣服拧出水来。
年香港迪士尼花车巡演中,小熊雪莉玫扮演者中暑晕倒了,工作人员前来搀扶,但并没有第一时间摘下头套。
不摘下头套,这也是“守护神奇”的一部分。
人偶扮演者经过了非常严格的训练,要让游客相信她就是角色,包括不能说不符合角色的话,不能拒绝游客,只有唐老鸭可以生气,但生气完也必须原谅。
遇到游客骚扰是最难办的,这时候毛绒玩偶就需要饲养员去解围。
在各个迪士尼都出现了游客打人偶的恶劣事件,要知道人偶服里有钢骨架,受到外力很可能撞击扮演者头部,会引发脑震荡或者鼓膜穿孔。
上海迪士尼布鲁托被打后,一摘头套他就吐了,但游客并没看到自己把人打吐,只看见布鲁托捂着头回去。
迪士尼刻意淡化角色外衣下的真人,因为捆绑太紧不便更换,而且工作人员会产生“过多的议价权”。
玲娜贝儿的扮演者被细心的粉丝们区分出豪放的“七七”、甜美的“九九”、活泼的“堆堆”,甚至各自有了粉丝。
有人透露,那这几个员工离被换下就不远了。
看到了吗,迪士尼就是这样左手造梦,右手剥削的,把人异化成非人,她就可以像螺丝钉一样随时更新换代。
粉丝也坦然地接受了“工具化别人”,用“内胆”这种侮辱性称呼叫人偶扮演者。
“守护神奇”对具体的人的代价是永久的。
长时间承重运动让很多员工都有脊椎、膝盖的劳损和伤病。
每天沉浸在角色里久了,还会产生永久性的条件反射,多年之后,曾经的玩偶扮演者还习惯指路时用两根手指,听人说话完鼓掌等等。
与乐园里处处明码标价,皇家宴会餐厅人均的高价体验幻梦相比,迪士尼给员工的工资远低于想象。
排队、餐厅、游船、纪念品商店工作人员月薪~,毛绒玩偶扮演者月薪~0。三年不涨,且是定薪,与工作量无关。
上海迪士尼的玩偶演员多是来自江苏盐城的女性,不少中专学历,她们并没有能跟迪士尼议价的权利。
很多人即便离开了迪士尼,也依然爱着这里,依然愿意守护神奇。
只是这个以剥削个体而守护的“神奇”,随时会被乐园里*牛泛滥、天价食物、永无止境的排队和处处可见的阶级,轻易打破。
我们反思饭圈的时候
究竟应该反思什么
回到事件本身,“玲娜贝儿塌房”因为有一个扮演者不配合互动,所以引发了网络上7亿多热度的腥风血雨。
为了赚流量的快钱,迪士尼有意无意地迎合着偶像工业和饭圈文化。
我们当然应该要求资本家迪士尼提高员工薪资待遇,更大程度地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反思那个像传染病一样席卷一切的饭圈文化。
资本批量制造出来的偶像,是把人异化成非人。
消费偶像的粉丝聚集在一起形成饭圈,也完成了一轮的自我“异化”。
她们使用着整齐划一的话术“带节奏”“洗白”“蹭热度”“撕番位”,与其说是无数个有个独立人格的个体,更像是高度组织化的*队。
为主子氪金的时候她们*备竞赛,控评反黑的时候她们冲锋陷阵,明明粉丝应该是偶像工业的消费者,却往往变成了资方爸爸指哪儿打哪儿的武器。
饭圈早就被工具化了,资本坐享一切。
令人感到吊诡的是,往往深受粉丝喜爱的偶像,都是从批量生产的流水线上“逃逸”出来的那几个。
杨超越、王菊、利路修、刘宇宁,包括今天的主角,最有人性的迪士尼玩偶玲娜贝儿。
粉丝爱嗑的也往往是偶像去除工业味儿之外,有人味的地方。
因为在偶像崇拜的底层,人们渴望的不是高高在上的神性,而是人与人的交流。
那么,饭圈文化的解扣也就出现了。
那就是——把异化成非人的偶像还原为人,让高度工具化的饭圈也回归活生生的人。
要知道那个高度异化的饭圈文化绝不是自然生成,而是资本有意无意地塑造。
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要全盘接收资本的安排呢??
一定要氪金打投吗,一定要控评反黑吗,一定要撕番互黑吗,一定要活在那个以花钱金额规定等级秩序的饭圈生态里吗?
粉丝自始至终想要获得的不过是快乐。
当流量生意掏空了腰包,嗷嗷待哺的正主又有数据要草,永远有黑子在暗中伏击,追星变成了战场,离快乐越来越远。
对玲娜贝儿的爱也是,原本图个治愈,现在天天撕粉籍,担心糊咖蹭流量,CP一不小心就嗑成了对家。
快乐谁赚到了我不知道,但钞票是让迪士尼、*牛村、山寨工厂、营销号赚得盆满钵满。
不如跳出怪圈吧,把偶像当人,把自己当人。
偶像与粉丝的关系,能返璞归真到人与人的关系该多好呀。
那么人与人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思想更进步的男性女权主义者陈迪,在参加节目时经常遇见保守男性的拥护者——储殷,他俩常常吵到不可开交。
但每次录完节目,两人面对面时,往往一句“等下吃啥”就软化了对线时的剑拔弩张。
陈迪说,因为你会发现对方在那个极度沙文主义的观点之外,还是一个需要吃饭睡觉的真实肉身。
这就是人与人的相处。
需要几分体谅和宽容,是会感到几分委屈和尴尬,但最终,还是会留人一线体面。
玲娜贝儿的一个扮演者不专业,可以告诉她本人,可以告知饲养员,可以向迪士尼反映,真的有必要走到在网络上网暴,拿起饭圈武器进攻吗?
有一件小事她姐记了很久。
假笑男孩最火的那几年,他去微博之夜,成为所有明星的打卡景点,面对镜头,小Gavin一次又一次裂开嘴角。
李易峰坐在Gavin旁边,没有要跟他拍照,而是轻轻地问了句:“是不是很累?”
这便是看见人的存在。
在一篇《和玲娜贝儿当同事》的特稿里,最动人的瞬间是这样的——
女孩璐璐在上海迪士尼扮演玩偶,有个游客女孩每隔两三天就来一次,每次都给璐璐几颗糖果。
过一阵璐璐换了一个人偶扮演,女孩竟然穿过人偶服又认出了她,璐璐不能说话,只好更加卖力的表演来回应。
之后她俩有了约定的信号——用两根指头划过头顶敬礼。仿佛她对她说:“我记得你”,她答:“我又找到了你。”
这同时违背了迪士尼的两个原则:不能让游客意识到人偶是人,以及不允许和游客有特别的互动。
但这不正是人性的闪光处吗?
点个在看,拨开资本的异化,我们还是那个真诚、善良、独立思考的活生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