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对往年各省中考试卷分析研究发现,中考不仅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更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尤其是化学这门学科,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化学现象,用自己学过的化学知识去解释一些常见的化学现象。
比如《石灰吟》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情。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平常事一样。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青白(就像石头的颜色那样青白分明,现在多用“清白”)长留人间。
《石灰吟》《石灰吟》这首诗中描述了几个化学反应,有一年中考化学试卷中,就有一道简答题要求考生先阅读诗文,再写出诗文中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石灰吟》诗词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这道中考化学题,以诗词为知识背景,重在考查学生对化学考点知识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理解,以及化合物与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类似于这样的考题还有很多,重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要结合身边的化学现象以及化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例如语文学科中的一些成语中,就有描述物质化学变化的成语典故。下面就中考题目中,可能会遇涉及到化学知识的成语典故进行深刻解析。
1、钻木取火
钻木取火的传说相传在两千多年前,我国著名的昆仑山上环境十分恶劣,到处都石头,很难适应植物生长。整个昆仑山上,只有一种树木顽强地生长在石头上,这种树没有叶,犹如秋冬*叶落去的枯树,人们称之为燧木。有一天,昆仑山上飞来了一只鸟(后人称为毕方),此鸟嘴很尖很尖,特别欢啄树木。让人惊奇的是鸟用嘴不停地啄树木时,忽然被啄处冒出了火星,随之燃烧起来。当时,正好有一位圣人从此经过,恰好遇见此情形,从而深受启发,于是捡起树枝,学毕方钻木取火。
从物理能量变化的角度来看:是机械能转化成热量的一个典型生活实例。
从化学变化的角度来看:是因为物体之间的不断摩擦会产生持续的热量,如果产生的热量没有及时散失,则会使物体表面的温度不断升高,当温度达到物体的着火点时,就会使其燃烧。
2、煽风点火
(1)化学视野解读:为了使材火燃烧的更旺,用扇子在火堆旁边不停地扇动,加速空气流动,从而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这样燃烧就会越来越剧烈。
(2)寓意解析:有一些人唯恐天下不乱,煽动别人闹事,以达到把事情搞大的目的。
3、水火不容
(1)化学视野解读:是指发生火灾的时候,用水来扑灭火,当水喷射到熊熊烈火上时,因为火焰温度特别高,水瞬间汽化成水蒸气。在此过程中,水要吸收大量的热才能够汽化变成水蒸气,这样就会使得可燃物表面火焰的温度急速降低,如果将至其着火点以下,就会让燃烧停止。
(2)深层化学解析:水火不容,也就意味着水可以用来扑救火灾,比如木材、棉花、纤维、塑料、橡胶等物质起火,可以用水浇灭。但是对于金属、油类和溶于水的有机物燃烧,则不可以用水扑救。
(3)寓意解析:水火不容延伸指两种根本无法容的事物,后来多比喻两个有深仇大恨的人,无法相处在一起。
4、釜底抽薪
(1)化学视野解读:是指发生火灾时,直接将火焰附近的可燃物抱走,远离火焰,从而让燃烧缺少可燃物而慢慢停止。也可指将可燃物从燃烧的锅底下拿开,使燃烧停止。火底抽薪就是将可燃物移开,破坏燃烧的第一个条件,使燃烧慢慢停止下。
(2)寓意解析:现在多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5、杯水车薪
(1)化学视野解读:是指一车柴草不小心着火,有人用一茶杯装满水试图去浇灭火。因为火势太大,一杯水无法将一车燃着的柴草温度降到其着火点以下,所以车上柴草燃烧就无法会停止下。
(2)寓意解析:现在多比喻自身力量太小,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6、火上浇油
(1)化学视野解读:是指木材不小心着火时,人们不是用水去救火,而是将油泼在火苗上,不但不可能把火扑灭,反而使燃烧更剧烈。又指油锅中的油不小心着火了,这种情况下用冷温油倒在锅里面,以达到灭火的目的。由于锅内的油在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热,会使添加进来的冷油的温度迅速升高到冷油的着火点,从而燃烧起来。即火上浇油没有破坏燃烧的条件,而是继续增加可燃物,燃烧会更加剧烈。
(2)寓意解析:现在多比喻遇到烦心或不顺心的事时,有些人不是安慰别人,帮人家解决困难;而他的行为反而会使人更加愤怒或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
7、抱薪救火
(1)化学视野解读:是指发生火灾时,人们不是提着水去救火,而是抱着柴草是救火。这样不但无法把火扑灭,反而会使火势更加凶猛。即抱薪救火是继续在火焰上添加可燃物(柴草),燃烧会越来越剧烈。
(2)寓意解析:现在多比喻用错误的方式方法去处理问题,结果适得其反,反而使问题更加严重、更加糟糕。
以上是考试中经常会涉及到的有关化学知识的成语典故,虽然题目千变万化,但是解决问题的知识点却在化学考点中。作为考生不仅要掌握教材大纲中的知识点,还要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身边的一些现象,这也是中考的趋势。希望以上分析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