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是中考常考内容,初学全等三角形,我们应该掌握哪些内容呢?三种模型、三大变换,你掌握了几种?
三大变换之平移变换
平移变换是我们接触最早的一种变换方式,在小学时就开始接触,应该比较熟悉。平移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会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因此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那么,两个图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也相等。如图,可看成是由对应相等的边在同一边上移动所构成的,故对应边的相等关系一般可由同一直线上的线段和差证得。
例题1.如图,点E,C在线段BF上,AB∥DE,AB=DE,BE=CF,∠B=40°,∠D=70°,求∠ACF的度数.
分析,通过“AB∥DE”可知,∠B=∠DEF,再加上“AB=DE,BE=CF”,可通过SAS证明△ABC≌△DEF。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得到∠A=∠D=70°,∠ACF是△ABC的外角,外角等于两个不相邻的内角和。
题目中没有明确已知平移,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平移的思想来看待这道题目。
¥版王后雄*冈密卷七年级下册试卷全套人教版初一辅导资料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期中期末单元同步练习册淘宝¥.8¥.6购买已下架
三大变换之旋转变换
旋转变换是三大变换中模型最多的,考查的也比较难,比如常见的有手拉手模型、半角模型等,在后续的学习中会接触到。初学时,需要具备旋转的意识。
此模型可看成是将三角形绕着公共顶点旋转一定角度所构成的,旋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之间存在两种情况:
(1)无重叠:两三角形有公共顶点,无重叠部分.
(2)有重叠:两个三角形含有一部分公共角,运用角的和差可得到等角.
例题2:已知在△ABC中,∠A=90°,AB=AC,点D为BC的中点.
(1)如图1,若点E,F分别为AB,AC上的点,且DE⊥DF,求证:BE=AF;
(2)若点E,F分别为AB,CA延长线上的点,且DE⊥DF,则BE=AF吗?请利用图2说明理由.
分析:第1小问是典型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中的模型,这个模型的应用也很广泛,需要了解整个模型的变化,由角的边、由边的角的证明方法类似。连接AD,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AD=BD、∠EBD=∠FAD,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出∠BDE=∠ADF,由此即可证出△BDE≌△ADF(ASA),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证出BE=AF
¥王后雄初中八年级下册*冈密卷语文数学英语物理人教版RJ中考复习资料初二教材期中期末单元同步冲刺淘宝¥66.8¥99.2购买已下架
第2小问与第1小问的证明方法一样,连接AD,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等角的补角相等可得出∠EBD=∠FAD、BD=AD,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出∠BDE=∠ADF,由此即可证出△EDB≌△FDA(ASA),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BE=AF。
三大变换之对称变换
如图,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这条直线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重合的顶点即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点。
例题3:如图,AB=AC,D,E分别为AC,AB的中点,连接BD,CE相交于点F。求证:∠B=∠C.
分析:证明∠B=∠C即证明△ADB≌△AEC,现在已经具备的条件有:AB=AC,∠BAD=∠CAE,还差一个条件,可通过D,E分别为AC,AB的中点得到。
对称变换和后面学习的轴对称、折叠等知识点都可以联系在一起。
PASS绿卡辅导学霸笔记初中考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治七八九年级上册下册初一初二初三人教版淘宝¥29.4¥36.8购买已下架
三种模型之倍长中线模型
中线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之一,在利用中线解决几何问题时,常常采用“倍长中线法”添加辅助线。所谓倍长中线法,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一倍,以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题4:△ABC中,AB=10,AC=8,求中线AM的取值范围.
分析:典型的倍长中线法,可延长中线AM到点D,使得AM=MD,连接BD,构造出全等三角形,然后利用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求出中线AM的取值范围。
三种模型之一线三角模型
证明过程中多数用到“同(等)角的余角相等”,从而可证得相等的角。
三垂直模型是一线三角模型中最基本的模型图,我们也称之为K型图,一般有内K型图与外K型图。
例题5:已知:如图,∠ACB=90°,AC=BC,AD⊥CE,BE⊥CE,垂足分别是D,E.
(1)求证:△BEC≌△CDA;
(2)当AD=3,BE=1时,求DE的长.
分析:本题考查的为内K型图,可以利用“8”字形证明两个角相等,也可以利用等角的余角证明两个角相等。
三种模型之截长补短法
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使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
例题6:如图,AD∥BC,点E在线段AB上,∠ADE=∠CDE,∠DCE=∠ECB。求证:CD=AD+BC.
分析:法一:在长线段CD上截取DF=DA,则△DAE≌△DFE,再只需证明△CEF≌△CEB,即可得到CF=CB。法二:延长DE交CB的延长线于M,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已知求出∠CDE=∠M,推出CD=CM,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求出DE=EM,证△ADE≌△BME,求出AD=BM即可.
全等三角形中常见基本模型,三种模型、三大变换,你掌握了几种?
好文推荐:
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二次函数与三角形面积最值问题,铅锤法
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平行四边形存在性问题,掌握三种方法
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几何最值之将*饮马、胡不归、隐形圆
年中考专题复习,旋转之半角模型、手拉手模型、一线三角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