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纪录片揭秘脑洞大开的科学家们如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趣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让孩子学习到科学家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假设——实验——验证——应用。
年以来,在哈佛大学的桑德斯剧场,每年都有这么一个科学界的颁奖典礼。
看到“哈佛”,你脑海中想必已经有了画面:西装革履、全场严肃、学术汇报...
没错,现场确实坐着不少科研大咖和诺奖得主。
但,随着镜头一转,画风似乎有点清奇。
漫长乱飞的纸飞机。
各种奇奇怪怪的场景:
十个领域的获奖嘉宾,抓着同一条绳子上台;
领个奖顺便把啤酒瓶往脑袋上一拍;
现场呼啦圈大赛,原来科学家玩起呼啦圈还没隔壁家小孩厉害。
这个“群魔乱舞”的典礼,颁的奖项也有个特别的名字:搞笑诺贝尔奖(IgNobelPrize)。
他们的研究主题如同颁奖现场一般“不走寻常路”,比如:为什么意大利面只能折成三四五六七八段,而不是两段?
啄木鸟每天啄树会头痛吗?
酒吧打架时,空啤酒瓶和满的哪个打人更痛?
以上令人迷惑的“获奖”研究,都出自今天想推荐的纪录片:《趣味科学》(TheFunnySideofScience)。
暑假快到了,不妨带孩子一起看看,这些脑洞大开的科学家们,如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趣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孩子能学习到科学家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假设——实验——验证——应用。
为什么意面不能折成两段?
“搞笑诺贝尔奖”,顾名思义,是一个“讽刺性”的奖项。全称IgNobelPrize,既是对诺贝尔奖(NobelPrize)的模仿,也是ignoble(不光鲜的)一词的双关语。
从年起,每年颁发一次,以奖励那些符合科学、但看起来很疯狂的研究。
这些研究主题都有一个共同点:初见时觉得好玩,一周后你还是念念不忘,脑子里只想着把它们分享给好朋友,笑过之后还会陷入思考。
其中最有名的一个研究就是“意大利面研究”,这也是物理学上一个久远的难题:为什么生的意大利面不能折成两段?
我不信邪地买了一袋,还真是根根如此,背后到底是什么原理呢?
研究者想了半天,决定从问题本源开始思考:意面的生产。
但其实,最简单的意面制作方法是一样的:小麦粉加水——捏成面团——用机器挤成条——在热风隧道的架子上烘干。
工艺没问题,那是因为意面的内部结构吗?
研究者把意面放到倍的显微镜下,发现内部有疏密不一的孔,这也许就是面条第一处断裂的原因。
但为什么就是不能折成两段呢?
苦思冥想之下,他们采用了最“笨”的方法:没日没夜地折意面......
没想到,灵感就这么来了。
谁说几处断裂一定是同时发生的呢!有没有可能第一次断裂时的作用力,以某种方式被传递了下去,才引发了后续的断裂?
为了验证这种猜想,科学家安装了一台高速摄像机,专门记录面条折断的过程。
在每秒千帧的慢速回放中,他们终于发现,秘密是一股被不断传递的波。
在松开面条的瞬间,一股波在面条间传递,使面条弯曲,弯到一定程度便将面条折成若干段。
而波在传播中是逐渐削弱的。这就是为什么,无论我们怎么折,都很难看到一根意面有十处以上的断裂。
当然,光是有经验和观察还不够。科学家们又为这种物理现象建模,试图用方程来解释意面被折断这一运动行为。
六个月后,实验结果被发表在知名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被“搞笑诺贝尔奖”主办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