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震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保护听力,远离噪声危害 [复制链接]

1#

耳朵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如果平时不太注意对双耳的保健,会对听力造成影响,为生活带来不便。在生活生产中,有一种东西,对于人的听力损伤特别大,严重还可能致聋。那就是噪声。

噪声对人类听觉系统的影响

暂时性听阈位移

听觉适应:听阈可以提高10~15dB,离开噪声环境1分钟之内即可恢复。

听觉疲劳:听阈提高超过15~30dB,离开噪声环境后,需要数小时甚至数10小时听力才能恢复。

永久性听阈位移

不能恢复到正常听阈水平的听阈升高。早期常表现为高频听力下降,听力曲线在~Hz(多在Hz)出现“V”型下降。

职业性噪声聋

职业性噪声聋系劳动者在工作场所中,由于长期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渐进性的感音性听觉损害,是噪声对听觉器官长期影响的结果,也是我国法定的职业病。工人长期接触85分贝以上的噪声容易出现职业性噪声聋。如果从事的是噪声岗位的工作出现了这种情况,医院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或职业病诊断。

爆震性耳聋

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如进行爆破,由于防护不当或缺乏必要的防护设备,可因强烈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造成急性听觉系统的外伤,引起听力丧失。爆震性耳聋因损伤程度不同,可伴有鼓膜破裂,听骨破坏,内耳组织出血等,还可伴有脑震荡等。临床表现耳鸣、耳痛、恶心、呕吐、眩晕,听力检查严重障碍或完全丧失。

存在噪声危害的行业:机械加工业、纺织业、水矿业等。

职业性噪声聋的预防与控制:

职业性噪声聋一旦形成,治疗是很困难的。因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极为重要。

(1)控制噪声源由企业选用低噪声设备,改进生产工艺,提髙机械设备的加工精度和安装技术,使发声体变为不发声体,或者大大降低发声体的声功率。例如,用无声的液压代替髙噪声的机械撞击。再如,提高机器制造的精度,尽量减少机器部件的撞击和摩擦,正确校准中心,使动态平衡等。

(2)控制传播途径主要是阻断和屏蔽声波的传播或使声波传播的能量随距离衰减。一是厂区合理布局,如将高噪声工作场所与噪声较低的工作场所、生活区分开设置,以免互相干扰;对于特别强烈的噪声源,可设置在厂区比较偏僻的地区,使噪声最大限度地衰减。另外,把各工作场所同类型的噪声源(如空压机或风机等)集中在一个机房内,防止噪声源过于分散,减少污染面,便于采取声学技术措施集中控制。二是利用屏障阻止噪声传播,如利用山冈、土坡、树木草丛和已有建筑屏障等有利条件阻断或屏蔽一部分噪声向接收者的传播。三是采用隔声、消声等措施降低噪声强度,如将高噪声设备用吸声材料将其包裹。

(3)企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噪声监测,对超出标准的岗位及时采取降噪措施。

(4)在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员,必须戴耳塞、耳罩等。企业应为劳动者提供符合规定的防护用品,并加强培训教育。

(5)企业应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做好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健康检查,增强劳动者的安全意识。发现高频听力下降者,应注意观察并采取适当措施。

图文来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