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震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创效超60亿陕西这位教授,34岁晋升博 [复制链接]

1#

他34岁成为博士生导师,作为煤矿重大灾害防治领域专家,他服务社会、培育英才,为煤矿安全事业奉献,填补相关领域空白,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拥有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他的5项研究成果实现了转化,50多个产品在全国多个煤矿以及孟加拉、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等国推广应用。他见证并参与了中国煤矿的起步和发展,为煤矿企业创造经济效益逾60亿元。他就是西安科技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邓军教授。

孜孜不倦,34岁成为博士生导师

年,19岁的邓军收到湘潭矿业学院(今湖南科技大学)通风与安全专业的录取通知书。这个出生在四川大竹县高穴镇的青年感到欣慰,他终于要去外面的世界,独自踏上求学路,去拼搏自己的未来。四年之后,邓军顺利地从学校毕业,当时整个煤炭行业刚起步,也是最不景气的时候,工资待遇低,邓军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犹豫后,选择了读研。他报考了西安矿业学院(今西安科技大学),成为徐精彩教授的第一个硕士生,之后就一直跟随徐老师做煤火防治研究。

年硕士毕业后,邓军留校任教。在徐老师的鼓励下,工作三年后的邓军,成功考取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博士研究生,师从徐通模教授。在这之后,邓军又到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学院做博士后,王德明、何学秋和林柏泉教授都是他的导师。一直孜孜不倦地做学术和科研工作的邓军,34岁时就成为了西安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担任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带头人。

传承师德,用良心做教师

邓军教授感慨,在自己的读书经历中,遇到的导师都以身作则,学风严谨,他们在整个煤炭行业的口碑都很好。他们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这让他受益匪浅。邓军教授将这种师德师风继承下来,对学院的学术团队,求严格,每个月召开例会,定时督查学生的学业和科研方面的进度。煤矿安全技术更新换代很快,需要不停地学习新工艺和新技术,邓军教授的学生,从来不是只埋头读书,而是要在实验室做实验,在煤矿里面调研做课题。他申请了各种课题,除了国家和省上的课题,主要就是煤矿上的项目。他带着学生一起走南闯北,到煤矿现场去考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当下煤矿的安全技术,在现场学习新的知识。他带学生一起做科研,促使学生做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引起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热爱,为自己的学术研究做积累。

同时,他发挥西安科技大学在安全工程专业方面的特色优势,与国内外煤炭行业科研院所、煤业集团公司共同合作,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校、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的项目中,实现教学、科研、生产实践的一体化。他能够把最新的科技成果直接应用于技术创新,不仅为企业创造出新的生产力,也提升了为产业与社会行业服务的层次,并形成了西安科技大学特色鲜明的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模式——多元化协同式培养模式,最终实现了企业有所得,学校有所益,个人有所获三赢的效果。

邓军教授还为学生的前途出谋划策,或者是继续深造读书,或者是工作,一如导师当年悉心培养自己一样,他同样尽力帮助学生。

服务社会,创造逾60亿元经济价值

年,在徐精彩教授不幸因公殉职后,作为徐教授大弟子的邓军教授扛起了领导徐精彩创建的煤火灾害防治科研团队大旗。邓军一直把煤火灾害防控理论与技术作为自己的科研主攻方向。创立了煤自然发火量子化学微观理论,将煤自然发火机理的研究从宏观深入到了微观,为煤自燃化学阻化技术的研究提供了研究途径。并创建了煤自然发火分级预警与控制量化指标体系,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发明了煤矿采空区气体检测方法及其装置、采空区温度场高密度网络化无线监测装置及方法,为煤矿安全监测预警的数值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近几年,邓军教授先后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二等奖1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余篇。当然,做科研不仅仅是为了发表论文,更重要的是他的5项研究成果实现了转化,50多个产品取得了煤安标志,在全国多个煤矿以及孟加拉、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等国推广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主持下,邓军教授主笔编制了行业标准《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技术规范》——防灭火部分,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他先后承担或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前期研究专项、中澳国际科技合作、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子课题等国家级项目10余项,陕西省重大科技专项、陕西省国际合作等省部级项目10余项,以及30多项横向课题。

在他指导的国内50多个煤矿井下灭火工作和参与指挥决策的多次火灾治理和救灾工作,创造经济效益逾60亿元,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可以说,邓军教授见证和参与了中国煤矿的起步、快速发展的过程。

学以致用,教书育人,服务社会和企业,邓军教授的每一步都在用自己的行为,为社会贡献自己的才智。他的身上是大学教授的责任担当和奉献情怀,他为煤矿安全事业奉献,填补相关领域空白,见证并参与了中国煤矿的起步和发展,多项研究成果实现了转化,实现了他作为学者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

本文素材来源于:创新西安、魅力碑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