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外出遛娃,收拾行李、外出喂奶、防晒防蚊……就让爸妈们烦的够够的了~
但本期,咱不聊蚊子咬、不聊收拾行李、更不聊吃喝拉撒,壹妈要赶在五一出行前,给大家叨叨几个带娃终极难题——「宝宝安全」问题。
毕竟:科学护理千万条,宝宝安全第一条——
宝宝怎么睡觉最安全?
私家车内,要不要抱娃?
宝宝掉床后,哪个动作不能做?
一旦呛奶,怎么实施急救?
哪种哄娃神器,不能买?
以下条条都是关键时刻能救命的知识点,值得大家细读、收藏和转发!
0-1岁宝宝这样睡,太危险!
3个月婴儿趴睡身亡事件
前几天,一例婴儿趴睡身亡的事件,轰动了整个网络。
而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位宝宝的妈妈竟然目睹了她趴睡死亡的全过程!!!
原由是,这位新手妈妈参加了一个线上付费婴儿睡眠课,想按照机构指导让自己3个月大的女儿练习“趴睡”。
好巧不巧的是,4月16日下午,宝宝睡觉时,突然转换睡姿,由仰卧变为俯卧,歪打正着地学会了妈妈期待已久的“趴睡”技能......
当时,宝宝因为某种原因很难受,却没有独立翻身能力,只能一直放声大哭,给妈妈“发射”求救信号。
但,不可思议的是,这位妈妈不仅没有get到宝宝的求救信息,还一直“乖乖”待在门外,将视频发到群里,等着群里“老师”回话:
到底能不能帮她翻过身来?
结果,宝宝生命里最宝贵的救治时间,就这么过去了,2小时后,嗓子早已哭哑的宝宝跟妈妈永远地人世两隔了!!
很多妈妈看了小宝宝趴着身亡的图片后,都有和壹妈一样的情绪:心痛!感觉像自己窒息了一样!
睡觉,本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可对还不会翻身的宝宝来说,可是件大事啊!
家长多学习育儿知识是好的,但也要明辨是非,关键时候要能判断事态的严重性,了解宝宝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理方法是每个家长的必修课。
△滑动阅读△
那么,对于不到1岁的小宝宝而言,要知道哪些睡眠安全知识呢?首先,我们先来聊聊睡姿:
宝宝安全睡姿
美国儿科学会(AAP)建议:
健康的宝宝,特别是1岁以内的宝宝,应尽量仰卧(背部平躺);
侧睡也有安全隐患,应尽量避免。
总结一下就是:对1岁以内、尤其是还不会熟练翻身“自救”的宝宝,一定要让宝宝仰躺着入睡,并且不提倡侧睡!
除了睡姿外,以下几点也可降低宝宝睡觉时出现窒息风险:
宝宝睡觉时,把那些特别松软的东西,如毛绒玩具等,放得远远的,防止阻碍宝宝口鼻呼吸;不给宝宝盖太厚,如果担心宝宝受凉,可用睡袋,或给宝宝穿睡衣;不要让宝宝单独睡在小床里!即便不能24小时盯着,也要时不时多去看宝宝两眼。此外,壹妈还是要声明一下——
俯卧≠趴睡
虽然不建议1岁内的宝宝趴睡,但是在宝宝清醒的时候,多多练习俯卧是可以的(美国儿科学会建议)。
因为,俯卧不仅能锻炼小宝宝的肩部肌肉和头部控制能力的发育,并且还能避免宝宝长期仰躺而导致的后脑勺扁平!
所以,想让宝宝有个完美头型的家长们,建议放弃有风险的「侧睡」,试试在宝宝清醒时,多练习俯卧哦!
呛奶时,千万不能马上竖抱!
宝宝喝奶呛住了,咳不出来,小脸憋得通红,要赶紧把宝宝竖着抱起来拍吗?!
别!出现呛奶时,爸妈们千万不要马上竖抱,以免奶水呛入肺部,正确的做法是:
宝宝呛奶应急处理
若轻度呛奶
一般表现为轻咳,这时应迅速让宝宝侧卧,或把宝宝横着抱起来,将脸侧向一边,并用空心手掌给宝宝拍背,帮宝宝咳出来。
若呛奶比较严重
这时宝宝会咳得比较厉害,甚至会出现呼吸困难、脸色变暗等,这说明奶水已进入气管,这时应一医院,一边马上实施以下应急处理:
①让宝宝俯卧在大腿上,保持上身前倾;
②用手托着宝宝的头部,找到他的肩胛骨连线处;
③用另一只手连续拍打背部,直到吐出呛入的奶水或奶块。
同时,可用手拍打宝宝的脚底板,让他大哭出来,利用肺部气体将奶液冲出气道,恢复呼吸道通畅。
做完以上处理后:
如果仍怀疑宝宝喉咙处有异物,可用手指裹住手帕或毛巾,把宝宝口中的残留物快速清理出来,避免发生呼吸道阻塞;若鼻腔中有奶液残留,可用棉签清理。
以上是呛奶时的应急处理,但关于呛奶这件事,当然能不发生还是不发生的好咯。
预防宝宝呛奶,记住「5不要」——
不要让宝宝饿得太久!宝宝吃奶越猛,呛奶机率就越大;不要平躺着喂奶!喂奶时一定要保证宝宝的上半身略高;宝宝大哭大笑时,不要喂奶,也不要在喂奶时,逗Ta笑;不要在宝宝刚吃完奶就换尿布,这时容易把宝宝胃里的奶给倒出来;别喂完奶就立刻放床上,应拍嗝后再放下,如果宝宝躺着吐奶,也不能马上竖抱,应先帮宝宝侧过来,轻拍背部,让宝宝咳出来,以免奶水进入肺部。
△《今日说法》宝宝吐奶时因竖抱致呛奶死亡△
宝宝掉床后,能马上抱起来吗?
宝宝掉床了,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当然是赶紧把宝宝抱起来,看看摔坏了没有啊,心疼死了。。。。
虽然大多数时候马上抱起来是没啥事的,但是还要看情况处理。
那么,掉床后,应该怎么做呢?
宝宝掉床应急处理
轻度摔伤
如果摔得比较轻,看起来意识清醒、脸色也正常,没有其他异常,就说明无大碍。
此时,爸妈们可一手托住头颈部,一手抬起屁股,抱起宝宝轻轻安抚,且注意后续再观察24~48小时,如果有以下异常情况,医院检查:
头颈部、胳膊、腿、手脚不能自由活动;身体上有严重外伤(如大面积淤青);总是哭闹,吃奶或睡觉有异常,如频繁呕吐、极度嗜睡等;其他异常情况(一般家长觉得不对劲,就是异常啦)。
重度摔伤
如果宝宝出现意识丧失、大量出血、头部看起来有重伤的情况时,除了拨打,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不要移动头部。若头部或连带脊椎受伤时,移动头部很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脑震荡、头骨骨折甚至颅内出血等;如果出血严重,立刻用干净的纱布或衣物按压伤口5-10分钟以止血;万一呼吸停止,马上给宝宝做心肺复苏;如果宝宝正在呕吐或癫痫发作,可以轻轻让宝宝侧过身体,同时一定让宝宝的脖子保持伸直状态。
以上是掉床时的应急处理,但关于掉床这件事,当然也是能不发生就不发生好咯。
预防宝宝掉床,这样做——
把宝宝放在低一点的地方。在宝宝的床下放地垫、海绵垫等缓冲物;在婴儿车里时,系上安全带,不能随时看管时,就走哪带哪儿!在床边安装围栏。围栏标准:栏杆间隔小于6厘米,防止卡住宝宝,且围栏高度高于宝宝站立时胸部的高度,防止宝宝摔落。
妈妈的怀抱,永远最安全吗?
妈妈的怀抱虽说是宝宝最温馨、最安全的港湾,但在私家车里,还是安全座椅更靠谱。来看一组数据——
据《中国儿童道路交通安全蓝皮书》统计,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可使1岁以内婴儿车祸死亡率降低70%,使1~4岁幼儿车祸死亡率降低54%~80%。
可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安全座椅的重要性,总是嫌它太贵、太占地方。在这里,壹妈要为它正名!
这个哄娃神器要远离!
在街头、医院门口,颜色鲜亮的卡通气球算是性价比最高的“哄娃”神器了吧!
但是,壹妈想说,大家平时买的很可能就是个定!时!炸!弹!
「夺命」气球的真相
为了节省成本,大多数的氢气球都没有按照规定充氦气,而是氢气。
氢气遇静电、吸烟、太阳暴晒等都有可能引起爆炸、燃烧!
没想到吧?所以咱还是别招惹这迷人的气球了~
带娃真的是一件技术活,简直一刻马虎不得。家长们,咱们任重而道远,一起慢慢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