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甘露聚糖肽后会不会出现副作用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113723.html近日,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团体标准T/CES-《百兆瓦级电化学储能电站监控及通信技术要求》编制完成。该标准规范了百兆瓦级电化学储能电站的监控系统结构、网络结构、硬件构成、软件要求、性能指标和通信技术等要求,填补了百兆瓦级电化学储能电站的监控及通信领域标准的空白。该标准的起草单位中包括北方工业大学,学校储能学科带头人李建林教授等多位北方工大学者担任了该标准的主要起草人。
全球占比不断上升,电化学储能发展迅速
随着全球各主要国家陆续宣布实现碳中和目标时间节点,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迎来了全面发展。但这类可再生能源受地理环境影响较大,在时空上具有间歇性和分布不均的特点,如直接并网运行将对电网产生较大冲击。而储能系统作为能量存储和转化设备,成为支撑能源革命的关键技术。
江苏镇江某储能电站
储能系统按照种类划分可分为物理储能、电化学储能和电磁储能等。其中的电化学储能包括钠硫电池、液流电池、锂离子电池等,主要应用于分钟至小时级的工作场景。据权威机构统计,在“十三五”期间,全球电化学储能容量由1.3%上升到3.7%,继而增至5.2%,且仍保持着上升态势。尽管各国在地理环境、人口需求和电力市场等不同方面存在差异,但近年来电化学储能电站仍是各国政府非常重视的辅助新能源发电/电网支撑的核心技术及装备,且对其投资力度逐年升高。近年来,我国也不断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
位于青海海西格尔木市的电化学储能电站
年7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到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装机规模达万千瓦以上。到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年8月,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关于对《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该办法首次规定了储能电站的安全管理,提出了针对储能特点的一些新制度设计。
中心落地,项目动土,建设成果不断
从年建立之初,北方工业大学便以工业救国、工业兴国、工业强国为己任。经过近80载发展,学校已建设成为学科门类齐全,工科优势突出、办学特色鲜明的高等院校,积累了雄厚的工程学科实力与底蕴,工程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在储能技术相关领域,学校同样也形成了领先优势。
早在年,北方工业大学就成立了储能技术研究中心。这一中心是学校响应国家“双碳”号召和能源转型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双一流”建设平台重要载体。截至年,研究中心已主持多项国家级重点科研任务,完成多项新能源及储能领域省部级项目,在国内外重点刊物发表文章百余篇,申请专利、软著数十项,制定储能领域技术标准十余项,在储能领域获省部级一、二等奖项10余次。
与此同时,北方工大也不断发挥自身多学科基础研究和高端人才密集优势,聚力打造储能领域新高地。年3月,北方工业大学、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公司、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立“国网综合能源服务公司-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方工业大学储能技术工程中心”,这也是国内首个储能技术工程研究中心。4月,储能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正式挂牌。在建设过程中,校企三方重点围绕国家储能发展战略,协同合作开展储能前沿关键技术研究、标准体系建设、“高精尖缺”人才培养、重大发展战略构建等工作。
年5月,经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标准化工作专家委员会审议,北方工业大学被设立为“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标准化工作专家委员会储能技术专业分会”。作为专委会成员,北方工大将负责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储能标准体系的规划;标准工作发展战略、运行机制等重大问题的决策;有关储能标准的立项审批及标准的审批、发布;无归口单位的标准提案的组织起草以及标准的推广等工作。这不但是学校响应标准化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北方工大在储能学科建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在前期坚实的科研与合作基础上,年9月,两项由北方工业大学参与规划设计的储能示范工程在山西省怀仁市(MW/MWh共享储能项目)和青海省格尔木市(MW/MWh储能电站项目)相继破土动工。在这两项储能示范工程中,北方工业大学承担着可行性研究,选址定容和经济性评估等规划设计任务。它们的实施标志着学校在大型储能电站工程设计能力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及评估报告受到储能电站所在地各级政府及施工单位的一致好评。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制定和推进,以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以及储能系统电力的入网比例将大幅提高,这为储能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未来,北方工业大学将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引领,推进前瞻性关键技术研究,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我国电化学储能产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