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震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就业篇丨化学类吃了苦中苦,不为人上人 [复制链接]

1#

写在前面

追寻星辰大海的前提是要有一条船。

化学类专业的毕业生去向大致有三种:一是继续科研深造;二是化学实验室技术员或研究员;三是中小学化学教师。

按顺序,我们先介绍化学类专业毕业生的科研情况。要说清楚为什么大家选择继续科研深造,就有必要重申一下理学中的化学类专业和工学中的化工类专业之间的关系。

专业分工上面,化学类专业的核心内容就是各种反应的机理,在实验室中探索反应过程是化学人的日常;化工类专业的核心内容可总结为三传一反,所谓三传指的是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一反就是化学反应,简单来说就是在生产实践中通过三反保证化学反应的进行,更多是一个物理过程。

培养方向上,化学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出化学理论的研究人员,而化工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工程师。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来两类专业各自对应的需求是什么。化学类专业所满足的是科学研究方向的需求,化工类专业满足的是生产应用方向的需求。对于企业而言,化学反应是如何发生的并不重要,只要生产过程能够顺利进行即可。这也导致化学类专业的毕业生在业界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甚至还不如化工类专业的毕业生,科研是其最为对口的去向。

另一方面,化学类专业像其他理工科类专业一样,本科阶段学习内容还不足以担任研究工作。本科生需要读研、读博深造,在各自细分的领域上继续学习。在硕士方向选择上,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学科教学(化学)是大家较为集中的报考方向。

但是科研路岂是寻常人走得的?先来看科研道路第一步,博士期间的科研生活。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化学学科疯狂生长的时期已经过去了,极具突破性的理论创新已经很久没有出现了,生产技术也基本成熟,这就导致化学学科的研究只能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行小范围内的修补工作。

更不用说并非每次实验都可以随心所欲,实验结果如何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运气,因此为了能早日得出重量级成果,科研人员只能“勤能补拙”。

这样的“勤能补拙”具体到博士研究生身上就是“科研工具”的悲惨生活,所谓”女生当男生用,男生当牲口用”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理论物理博士吴宝俊这样形容中科院里研究生的生活:一周工作七天,一天工作11个小时,在校园里不到吃饭的点都见不到什么人。国内理工学术殿堂尚且如此,水平更低的院校又能指望什么呢。

累就算了,如果能得到和付出相应的回报也是值得的。但是现实是残酷的,在读博期间,博士生作为科研打工人的待遇低到令人发指,学历顶端的博士研究生每年补助的国家标准想当低。大概就是金融精英一个月的工资水平。

而到了毕业时,科研人还是依旧要为就业而发愁,政府部门、企业等单位对于基础学科的需求很少,工科毕业生更对口一些;高校编制一个萝卜一个坑,毕业想进高校难如登天。因此博士哄抢中小学教师岗位的新闻也就不难理解了。

此外,在化学实验室工作还会有人身危险常伴左右,有些实验室里挂的安全守则不是装饰品,但是在实际中却只是起了装饰品的作用。实验室药品器材堆放混乱、安防设施陈旧甚至缺失的问题屡见不鲜,毕竟将科研资金投入安防是一件看不见产出的事情,在学校看来还不如把钱花在科研项目上来得实在。

除去管理上的混乱,人员素质的不确定是一颗更大的雷,队友时不时的无脑操作有时就会给身边的同学带来无妄之灾。两者叠加起来导致化学实验室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都屡屡见诸报端,那些惊魂一刻的事故数量也可想而知了。

即便是历经千辛万苦之后顺利毕业,之后的科研生涯也不外乎不断接项目、做实验等等,只不过完全是为自己而辛苦。然而学术界等级森严,先到的人早已将各种资源瓜分完毕,各种科研圈子也都已定型,想要从中杀出一条血路谈何容易?

而没有资源就意味着没有收入,科研人员的基本待遇低早已是人尽皆知,虽然有多位院士呼吁提高待遇,但是国家正值烧钱之际,哪里能挤出资金给“科研狗”提高待遇?

现在国内基础科学现状大抵如此,我国并没有足够雄厚的经济实力供养如此多的基础科学科研人员,能够直接创造GDP的工程师才是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在基础学科停滞不前的当下,我国还培养如此庞大的化学专业科研人员的确略显奢侈。

说完了科研道路的曲折艰辛,我们再来聊聊化学专业的其他出路。

不搞科研,化学专业的同学还可以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化学(师范类)就是为中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所开设化学及相关课程培养师资的专业,即使是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的学生也可以教书,深圳中学教师招聘录取名单中几乎清一色的清北毕业生就是很好的例子。脱离了科研的大坑而回归人间烟火,为传播知识做出自己的贡献难道不比制造学术垃圾更有意义?

此外,虽然不是完全对口,企业等生产部门对于化学类专业学生也是一个去处。化工方向的主流就业范围可以分为日用快消品行业和化学工业品行业;能源化工方向的就业方向包括煤化工、天然气化工和生物能源化工等;制药企业也是一个很好的去处,学历较高者更为受欢迎。

总而言之,如果想要工作,化学类专业甚至还不如化工类专业更加适合生产需要,如果想要从事科研,请先确保自己有足够的天赋或者足够雄厚的家底。理学中的化学类专业并不适合普通人报考,或者说基础学科只是天才的舞台而已。

要点总结:

1.从事科研工作对于化学类专业毕业生而言是一条布满荆棘的路;

2.与其在科研道路上碰壁,不如教书来得自在;

3.化学类专业在业界并非完全对口。

下期预告:

下一讲我们将带来化学类的总结篇。我们下一讲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