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震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高一开始分班,孩子选择物理化学和地理, [复制链接]

1#

高一下学期,面临着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选科分班。记得刚开始实行新高考的时候,一般在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结束后,再考虑分班。

高一下学期选科分班基本成为常态了

现在很多学校,对选科分班早早就下手了,甚至在寒假之前,就印发了选科分班的明白纸,等到学生放假回家的时候,把明白纸交给家长,在家里商量好,选择什么样的科类组合。寒假开学以后两个星期内,就把科类选好,把学生按照科类进行分班。

为什么现在很多学校在高一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就着急分班呢?先下手为强。因为高考并不是考全科(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而是就考六门课程,语数外必考,剩余的再选三科作为高考科目。

在选科之前,老师和学生在教学上平均用力,没有什么重点。选科之后,就会加大选考科目的课时,任课教师重视,学生也重视了,不是选考科目的那些课程,就不用在上面花费过多的精力和时间。

有人可能会说:既然如此,干脆在高一学生到校之后直接分班岂不更好吗?

绝对不行!

为什么?原因很简单,你知道学生哪一门课程有优势,哪一门课程有劣势吗?

必须经过一个学期的全科学习,才知道自己的优势学科是什么,劣势学科是什么。因此,在高一入学的时候,我都会告诉学生,不要受初中时代一些错误思想的影响,比如政史地生是副科的言论。到了高中以后,不管是理化生,还是政史地,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使出全力,检验一下自己各学科的实力和水平,为选科分班做好准备。

选考物理+化学,可供报考的专业数量高达96%

作为一名高中老师,我觉得这个组合非常棒。理由如下:

现在国家层面非常重视自然学科的发展,自然学科当中尤其以物理和化学为重。

在新高考刚开始的几个省份,比如浙江、上海、山东等地,很多学生在选考的时候弃选了物理,因为物理学科比较难,属于学霸学科。连续几年,选考物理的考生寥寥无几,严重影响了高校专业的招生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基础。

很快,这个现象就引起了国家层面的重视,随后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不要小看这个《指引》,可是学生选科的指挥棒。

《指引》列出了高校的本科中92个学科门类,其中有65个学科门类规定必选物理,约占71%;56个学科门类规定要求必选化学,约占61%。

通过《指引》来看,理学、工学、农学和医学四大类本科专业的选科要求,基本上都是限选物理和化学两门学科。并且,很多高校甚至把物理、化学两门学科进行了捆绑。什么意思呢?限选化学的专业,同时也限选物理;限选物理的专业,很多也规定限选化学。在这种情况下,擅长物理和化学的考生必然会获得更大的红利!

与此相比,选择政史地或者偏文的考生将面临更大的专业选择限制和考学竞争压力。

说了这么多,网友们是否了解物化地组合的优势呢?

如果还不明白,就用简单的话表示吧:

如果选择物理+化学的话,在将来报考高校志愿的时候,有很多的学校和专业可供选择,据统计可能高达96%的专业都能选择。

并且,选择物理+化学的考生,高考成绩含金量很高;而选择政治+历史+地理组合的高考成绩含金量偏低。

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因为96%的高校专业可以从选考物理和化学的考生中录取新生,从一定程度上说,这类似于“供大于求”。只要考生过本科控制线就能被录取。比如山东省年高考本科控制线是分,假如选择物理和化学的考生考了分,那么他被高校录取的概率就非常大,如果志愿填报恰当的话,录取率是百分之百。而选择纯文科的考生,如果考了分,基本上说,百分之百不会被录取,必须考到分以上才有希望被高校录取,因为限选文科或者不限选科目的高校数量很少,属于“供小于求”。

物理+化学+地理这个组合怎么样,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是不是选择物理+化学,就一定很好呢?

不一定。如果考生在这两门课程的考试排名处于中下游的话,在等级赋分中没有任何优势,更多的是充当了“炮灰”的角色。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物理+化学这两门课程学得很棒,选学物理+化学+地理这个组合就会占有很大优势的。

物理和化学属于纯理科,而地理则属于文理兼跨的学科,既有文科成分,也有理科成分。作为理科部分的内容,要比物理、化学甚至生物简单得多,对偏理科思维的学生来说,学习地理就是小菜一碟。至于为什么不推荐选考物理+化学+生物这个纯理科组合呢?因为生物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得高分是很难的。

松子老师有话说

物理+化学+地理这个组合确实非常棒,但是不一定适合所有的高一学生。

1、物理、化学、地理三科当中有任何一科不占优势的考生都不宜选择;

2、对理科、工科、农学、医学专业不感兴趣的学生不宜选择;

3、对物理、化学、地理三科不感兴趣的学生不宜选择;

4、打算学习公安学类、法学类、艺术类、语言文学类、政治学类、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专业的学生,不宜选择这个组合。

总之,高一学生面临选科,如何选出科学合理的科目组合,并没有一个准确答案。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有着不一样的职业规划,不一样的家庭背景,不一样的兴趣爱好,不一样的学科成绩,适合张三的科目组合不见得适合李四,适合李四的科目组合也不见得适合张三。

一句话,适合自己的科目组合才是最好的!

我是松子说教育,感谢阅读,码字不容易,点个赞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