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53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IChO)落下帷幕,记者从成都七中获悉,该校学生蔡鑫榆获得第53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8月3日,蔡鑫榆返回成都,在双流机场航站楼到达点外,成都七中的老师为他送上鲜花表示祝贺。目前,蔡鑫榆已保送至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未来他希望自己能够从事化学科学研究,往有机或超分子方向发展。
奥赛有难度题量和计算量大
未来希望从事化学科学研究
初三那年,蔡鑫榆第一次接触化学学科,从此便与化学结缘。蔡鑫榆妈妈至今记得很清楚,第一次上完化学课后,他手舞足蹈的描述着化学的世界,“化学是一门很神奇的学科,它的世界是如此的缤纷美丽,有着多种色彩。”
进入高一后,蔡鑫榆坚定不移地选择了化学竞赛方向。成都七中化学竞赛主教练范如本第一次见到蔡鑫榆时,他滔滔不绝地表达自己对诺贝尔化学奖的看法,抛出了多个专业问题一时让范如本不知如何回答。“看得出来,他对化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主动学习和研究了很多专业书籍。”
对于此次化学竞赛,蔡鑫榆前期做了充足的准备。但比赛当天,拿到试卷浏览题目后,还是难免会很紧张。“这次试题的题量和计算量都非常大,五个小时的比赛,我花了四个多小时才做完所有的题目,考试结束后,和队友们讨论后才松了一口气。”
目前,蔡鑫榆已保送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他坦言,比赛已经结束,荣誉已成过去式,现在又是新的起点,自己将利用暑假为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做准备。“希望未来自己能够从事化学科学研究工作,往有机或超分子方向发展,实现自己的的目标,真正为社会做出贡献。”
做事有规划有韧劲
小学考过钢琴业余十级
在范如本眼中,蔡鑫榆是一个性格阳光的孩子,随时脸上都挂着笑容,总是给周围的人带来正能量,有他在的地方氛围都特别好。在他所教的学生中,他还是一名典型的爱问问题的学生,每逢遇到问题就会来找他解答。在担任化学竞赛小组的学习委员期间,经常帮助大家做一些利于团队进步的事情。
就是这样一个阳光外向的少年,遇上化学也能瞬间变得沉稳起来,平时在实验室的时候,一个人能够专心致志不被外界干扰。据范如本透露,除了化学成绩优异,蔡鑫榆其它科目也都学得很好,对待学习有高度的自律,会自己制定计划,并能够持之以恒的完成。在保送北大后,蔡鑫榆仍然没有放松,坚持到学校化学实验室做实验,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还研读了大量书籍论文。“对待化学,他总是有着无穷无尽的求知和探索欲。”
除了热衷于化学,蔡鑫榆还有一大爱好就是弹钢琴,从5岁开始学习弹琴,仅用了一年的时间便考过了业余钢琴五级,小学三年级便过了业余钢琴十级。“他自己非常喜欢弹钢琴,我们大人没有对他提更多的要求,但每天他都自觉地练琴。”如今,弹琴也成为了蔡鑫榆缓解压力最好的方式,即便是学习再忙碌,他每天也会坚持弹半小时到一个小时。
一个班级摘得三枚国际金牌
“牛班”如何养成
随着蔡鑫榆拿到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该校高届创新实验班已经获得三枚国际金牌。此前成都七中的蒋明润以世界第七的成绩获得第32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OI)国际金牌;成都七中高级9班学生莫滨瑞在第32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IBO)中夺得国际金牌。
接连摘得三枚国际奥赛金牌,这个“牛班”是如何养成的?据成都七中高届创新实验班班主任黄海燕介绍,不论是学校还是老师,都对学科竞赛给予了巨大的支持。目前成都七中五大学科奥赛已获得16枚国际奥赛金牌,这无疑为竞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学生家长都十分支持将孩子送到创新实验班来,培养孩子多元发展。“优异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家长、学校、师生等多方面的配合。”
对于一些对竞赛方向感兴趣的同学,有什么建议呢?黄海燕认为,首先,选择竞赛方向的前提是热爱学科本身,因为在竞赛的道路上难免会有枯燥、起伏和波折,唯有热爱方能坚持;其次,学生应该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以及学科专业的能力,不然未来学起来会非常痛苦;最后,黄海燕还建议学生要足够坚韧,因为不论多么热爱和擅长,一定有绝望的时候,学生要有拿得起放得下的品格。“不以金牌衡量好坏,把它当做一段经历,不辜负每一段时光,结果自然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同样,范如本也认为,要想选择竞赛方向,首先得对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兴趣会形成强大的内驱力,帮助你克服种种压力和困难;其次,学生还应有社会责任感,保持求知欲和探索欲,不断扩展自己的认知边界,掌握学科知识后,能够利用自己所学,为社会做出贡献,让世界变得更好。
封面新闻记者周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