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沈阳市的“中国中化化工安全技术创新中心”实验大楼,记者看到中心主任、中国中化沈阳化工研究院总工程师程春生正在进行安全实验研究。她一身白色工作服,齐耳短发,戴着银边眼镜,目光中透露着坚定。从中山大学有机化学专业毕业后到研究院工作,30多年来,程春生深耕化工工艺和化工安全领域,建立起我国首个精细化工安全技术与工程研究平台,她牵头制定的《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规范》正转化为国家标准。她还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技术发明一等奖7项。这位被国外同行赞誉的“东方女化学家”,在化工领域取得的成就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从航空到汽车、农业到芯片,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到健康营养,都离不开化工制造。但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与使用,存在潜在安全事故、健康危害、环境污染等诸多风险。因此,开展化工安全技术研究,建立反应风险研究、风险评估、风险控制技术体系,是化工科技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长期以来,由于化工行业缺乏安全技术与工程研究,导致工艺设计缺乏实测数据,工艺安全界限不分明,潜在风险及其本质原因不清楚,造成消耗高、污染重、事故多,带来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程春生说。一次工程化放大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爆炸事故让她至今心有余悸,当时车间现场冒出黑烟,黑焦油喷射了满屋。跑到门口的程春生被气浪推倒,好在车间主任反应快,拽着她跑到安全地方。事后她分析,导致爆炸的根本原因是缺少安全操作温度、安全控制条件等具体数据,导致操作人员对化学品、化学反应的稳定性、安全性不清楚。这次经历成为她开拓化工安全技术的催化剂。“化工生产过程中安全管理至关重要。风险控制要素可量化的安全限值是什么?怎么获取?怎么控制?如何保证实验室到产业化的本质安全?”脑海中闪现的一个个问号促使她将探索的触角投向化工安全技术与工程领域。年,她前往欧洲参观学习,看到了国外公司先进的安全仪器设备,也看到了化工安全技术与工程起步开拓的希望所在。回国后,她踏上化工安全技术与工程平台建设的征程。“这是一个新的学科领域,没有成型的教材可供学习,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起步之初,就有同事打退堂鼓。程春生鼓励大家:“化工反应风险研究是工艺开发从实验室到产业化链条上缺失的技术内容,对化工企业实现工艺精确、设计精细和生产精准至关重要。工作难度是有的,但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一定能攻克技术难关。”化工安全技术与工程作为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需要工艺、安全、工程、分析、设计、产业化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经验,研究人员要具有学科交叉的创新思维,更要有极大耐心和包容失败的情怀。年,程春生着手建设化工反应风险研究中心。从年开始,随着中国中化加大科技投入,程春生带领团队围绕化工行业能量转化与传递难题,获取物料静态和动态安全数据,获取合成工艺表观动力学和表观热力学数据,发现主、副反应活化能差异和能量转化与传递条件,深度开发化工安全技术,建立化工安全技术与工程研究平台。平台建立过程中,程春生无数次进行测试研究,认真分析每一次的实验数据,深入研究反应的本质和规律……她按照化学品、化学反应和反应失控分类,通过基础理论研究、数学模型建立、研究系统搭建和研究方法开发,建立起反应风险研究、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核心化工安全技术体系,为老产品升级改造、为新产品保质创效。她还是同事眼中的“难题终结者”。在某创制新农药品种研发的实验初期,程春生遇到了80余次失败的实验结果,在深入研究中间体分解、合成收率低和产品质量差等本质原因后,她将工艺技术、安全技术与工程放大相结合,为解决技术难题奠定基础。一次,与国际先进的欧洲公司专家讨论目标产品的反应机理时,程春生分析断定对方描述的化合物结构存在问题。当时,有同事对程春生的发现将信将疑,认为国外同行出错的可能性不大。但她坚持向对方指出了错误,令欧洲专家对中国的工艺技术人员刮目相看。程春生主编了《化工安全生产与反应风险评估》《精细化工反应风险与控制》等专著,打造了一支涵盖化工安全、化学工程、化工工艺、放大模拟等学科交叉的专业研发团队,平台拥有装备设施余台套,在解决bar高压、℃的高温,以及-℃超低温等苛刻工况下的风险研究与评估等方面跻身世界先进水平之列。安全失去屏障,一切都将归零。化工安全技术与工程研究平台的建设,促使我国精细化工行业安全技术水平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这些研究成果都没有封锁在实验室,而是伴随着程春生为企业排忧解难的决心打通化学工业“最后一公里”。目前,反应风险研究和工艺风险评估在全国推广应用,涵盖医药、农药、染颜料、新材料、基础有机化工和氟化工等行业,取得过程安全、提质增效、百万工时伤害率降低等成效,为实现化工本质安全和绿色发展奠定基础。程春生的丈夫是一名脑外科医生。儿子曾在作文中写道:“我爸既要当好医生又要做好家务和后勤保障,而我妈就负责当好化学家。”而说起一家人,“她的幸福洋溢在脸上”。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晨来源:中国青年报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