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震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刘英琦素养教学铺就名师路 [复制链接]

1#

刘英琦,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获得者。陕西师范大学、宁厦大学硕士研究生合作导师,四川师范大学、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等高校兼职教授。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评委,教育部“国培计划”授课教师,广东省“百千万”名教师导师,北京师范大学《高中数理化》编委,广东教育督导学会理事,广东教育学会教师继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深圳市教育督学,深圳市中小幼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授课专家,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常务理事,深圳市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主持人。

提起化学,很多人脑海中第一反应就是知识繁杂零碎、抽象难以理解,甚至视之为畏途。但在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高二的课堂上,学生们却全神贯注地盯着试管中的液体,井然有序地摆弄着各种实验装置,“七嘴八舌”地讨论原电池和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思考废弃电池对环境的危害,如何分析与开发化学电池等问题……

这是刘英琦所教的一节化学公开课的场景,在他执教的课程中,像这样有互动、有讨论,气氛自由活泼的化学课很常见。正如他的学生评价说,他上课风趣幽默,不但教知识,还教他们思维方法。

刘英琦的化学课,正是他教学上的创新改革“四层四环”育人模式的最佳注脚。在此之前,不少教学模式变革往往局限于教学时间、教学技术、教学程序的改变,未能真正触及学生学科素养提升的根本,而“四层四环”育人模式其理念先进,操作明晰,体现了立德树人、素养教学的时代要求,是对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的“双基”教学转向育人为本的素养教育的一个创造性的成功探索。刘英琦及其团队成员在课堂上的实践证明,这套模式成效显著,“四层四环”育人模式还在深圳市内外的不少学校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在全国23个省市应用检验,受到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并于年获得“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曲径通幽寻瑰宝兴趣为师巧引导

时光回到年,刘英琦以深圳市福田区全国招聘高中化学教师业务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调入深圳市名校红岭中学。他上的第一节公开课是实验创新教育的教学改革课。针对学生不重视实验、“画”实验、“背”实验等普遍现象,他从创造性人格教育、创造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训练等三个方面对化学实验创新教育进行了深入思考与实践探索,公开课受到专家和同行的高度好评,论文获深圳市评比一等奖,《中学化学实验创新教育的思考与实践》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以及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学科教育》“学科教育理论研究”栏目。

“化学实验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思想。”刘英琦用这样独特的方式来表达化学实验。他不会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探究、获取答案。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要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去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化学实验不再是课本上“提前剧透”的沉闷“剧本”,而是能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科学探究兴趣的“小剧场”,极大提升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教学相长,是刘英琦对“教”与“学”之间关系的最好诠释。他认为,学生是在主动探索科学而非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当中,精神得到解放和成长,而教师也从中得到专业发展,每个人都感受到思考的自由、探索的兴奋、科学的乐趣和精神的幸福,而不仅仅是掌握一堆固化的知识和方程式。他所教的班级学生成绩大幅提高,高考化学成绩曾创红岭中学最高纪录,这也为他创造出“四层四环”育人模式奠定了基础。

书山有路思为径素养为本促发展

年,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开始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刘英琦便开始进行对素质教育,特别是关于科学素养、探究教学策略、课程开发等的研究。20年来,他上了一系列公开课,主持了一系列市级或市级以上的课题,在陕西师范大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和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化学教学》、北京教育学院《中小学管理》、东北师范大学《中小学教师培训》等全国核心期刊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先后有6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刊全文转载,四次获得了深圳市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奖。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理论界对素养为本的教学有了比较明确的表述,但是广大教师对知识是如何转变为素养的普遍深感困惑,素养教学仍然不能广泛真正落地。刘英琦认为,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素养为本的学科教学,需要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为解决这个问题,他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认为知识向素养转变,学生需要经历经验性理解、本质性理解、结构化理解和文化性理解四个理解层次;而教师方面,则要依据学科理解与单元或项目开发—前测与教学目标、评价设计—任务设计与学科实践—后测与师生教学反思四个基本环节,四个基本环节与四个理解层次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四层四环”育人模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满堂灌”,让学生掌握的是大量知识和固定的答案。但刘英琦很善于向学生提问题,把问题转变为学生探究的具体任务。就像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课教学,刘英琦从课程标准、学习者分析和教材分析开始,明晰所学知识的素养功能,据此规划出整个单元的四个知识理解层次和具体内容,将其分解为多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教学任务,每个任务都设置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课堂上,他不断向学生抛出问题,这些问题环环相扣,形成问题链,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让他们自主探究。在探究新知中发展高阶思维、反思意识以及学科素养,这就是“四层四环”育人模式的教学应用。

文化化学展大道探索求真觅通途

刘英琦认为,一门学科深层次的文化,会使学生思维和行动方式都发生潜移默化的转变,对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产生重大影响。如果只是表层掌握知识符号,即使一个人掌握了海量的知识,也不能说真正提升了学科素养。因此,他提出“文化化学”的教学主张。他认为,所谓“文化化学”,就是让生命在场,从“物质世界—学科知识”的二维空间拓展到“物质世界—学科素养—人的发展”的三维场域,以化学学科为载体实现对人之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的养成和文化品格的塑造,实现化学课程对于科学文化的传承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独特作用。他还认为,从知识到素养,必须对知识达到深入的“文化性理解”层次,才能实现学科文化育人。化学这门学科能让学生将来终身受益的,是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的对待物质和社会的独特视角、理性态度、正确观念和思维方式,是“求真、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积极的社会担当。

这也体现在刘英琦为校本课程开发建构的指导理论“五环双锥模式”中,该模式建构的论文发表后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刊全文转载。以化学学科校本课程开发为例,依据该模式突破单纯知识与技能的局限,把化学放在“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这样的大背景下,从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出发,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挖掘知识背后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将学术知识与生活经验、学科知识与实践活动交融统整,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跨学科核心素养,这在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具有很大的实践价值。

化学核心素养中“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在实际教学中又是如何体现的呢?刘英琦以他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答案。

还是“氧化还原反应”的课例,他会引导学生思考把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原理推测典型氧化剂、还原剂间的反应或物质间的转化,学生可以自主发挥,亲自设计实验去验证自己的假设,这就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求实精神。“目前,汽车尾气污染成为困扰城市中人们正常工作生活的一大难题,大家如何运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呢?首先,我们要弄清楚,汽车尾气主要成分是什么?……”他会以设问形式把学生带入真实的情境,学生们各抒己见,好不热闹,从尾气的化学式,到尾气生成的化学方程式,再到实验设计方案……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大体框架就搭建起来了。学生们不但重温了一遍“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还学到解决问题的结构性思维方式,在无形中学到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环保的口号可以在平时喊无数遍,但在让学生深刻地领会到“保护地球,保护家园”的绿色文化时,都不如一次解决实际问题的行动来得有力。

又如,刘英琦要教学生一个化学规律。在教材里面是没有讲到化学家发现规律的动机和过程的,但刘英琦会搜集资料补充完整,形成一个个小小的“化学规律发展史”。学生听起来兴趣盎然,因为一方面这些发展史有故事性,另一方面也和具体学习内容结合起来,学生自主探究的当下,跟科学家求真求实的科学探索史重叠起来,他们自然就获得了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领悟到化学背后的文化。

路漫漫其修远兮教研相长以求索

无论是“四层四环”育人模式还是“五环双锥模式”,对教师本身具备的素养都提出了很高要求。“四层四环”的“四环”将“教师—内容—学生”“教—学—评”“教—学—研”深度整合,转变教学深层结构,塑造新型课堂教学文化。而“五环双锥”则通过明晰课程目标和素养需求,为教师和学生赋能。素养教学的实施,也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师专业水平,能从课程层面、育人高度和教学过程的全要素来审视、设计和实施教学。

刘英琦认为,作为教师要达到对学科有深入的理解,掌握学习者深入分析的方法,系统设计单元和评价目标,再把它转变为创造性的学科实践,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展学科素养。无论是学情分析、学科理解,还是教学评价设计、学习任务分析、教学反思,都离不开研究。也只有在实践和研究中教师才能从“经验型教师”走向“研究型教师”,成为“明白之师、明理之师、明德之师”,从而走向专业高端发展。而当教师真正达到专业高端发展水平的时候,才能体验到教学的真正价值与幸福感。

年,深圳市刘英琦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成立,它吸引了六十多位来自深圳、广州、佛山、北京、上海、南昌、林芝、成都等省内外二十多所学校、不同学段、多个学科的教师加入,刘英琦应邀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石河子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江苏大学、南昌师范学院、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等高校开设了“国培课程”或“省培课程”,在深圳大学等开设了十多门深圳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负责学校科研和教师发展累计二十多年的刘英琦老师,凭借自己丰富的教学教研经验,通过课题研究与教学活动,指导教师素养教学、课程开发、教育科研、班主任工作、专业发展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帮助教师认识科研做科研,取得了累累硕果。回顾其本人的教学经历,刘英琦说他自己是一名普通的教师,要不断地从更大的人生视角、更长的教育镜头去理解教育、提升自己、不忘初心,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平凡的人生奉献给伟大的教育事业!

文:潘绮虹

编辑:王镇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