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著名皮肤病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719/9204186.html—年中国大陆累计出国留学总人数达到了.66万人,这是个什么概念呢?举个例子,年我国在海外的留学生为万人。约占全球留学生的1/4,也就是每四个国际留学生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其中大约90%都是自费。留学海外已然成为时代的潮流。那么中国的留学浪潮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这就要追溯到中国近代史了。
从清朝末年被迫打开国门开始,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国人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也愈演愈烈。从林则徐、魏源翻译介绍西方书籍到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创办中国近代教育,再到戊戌变法的制度改良、新文化运动中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可以说中国近代就是一部向西方学习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留学的浪潮逐渐兴起壮大。近代文化*治名人中随便揪出来一个,你会发现他们大都是有留学生的经历。那么我们今天就来探索一下近代留学那些事。
—01—近代留学浪潮有多大呢?
首先是时间持续很久,从年中国第一个留学生容闳赴美留学开始,到年代大批留美学生回国建设新中国结束,前后经历了一百年的历史;
其次地域范围广,不仅是北京、上海这些新思想流行的地区卷入其中,当时远至西南西北的内陆地区,有出现了不少留学生;
—02—近代留学经历了几次浪潮呢?
第一,留日浪潮。自年甲午战败,中国人认识到明治维新蕴含的力量,开始对日本产生了兴趣。当时朝野人士都认为,日本有明治维新的成功经验,要改变中国,留学日本不失为便利有效的选择。年清*府废除科举,年赴日的留学生就达到了人。
中国留学历史,有一个鲜明特点,凡是留学欧美的回来都说欧美好,凡是留学日本的,除个别成为卖国贼,多数都成为了坚定的反日派。这与当时中国留学生在日本收到的歧视有关。大家应该都熟悉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日本人放映斩杀中国人的片子,一些日本同学认为,鲁迅成绩好是作弊,鲁迅对此表现的极为冷静,但内心却充满了愤慨,最终,他放弃学医,回国参与文化运动。这样的歧视在当时的日本比比皆是。所以从留日兴起到抗战爆发,中国留学生竟然的有十一次集体退学回国。
第二,留美浪潮:近代中国留美的学生虽然没有留日的学生多,但有两个显著的特点:这些留学生多数和清华学校有关系;留美学生留学时间长,学术上建树多,归国后引领了中国的潮流。
年八国联*侵华,清*府被勒索了4.5亿两赔款。后来美国把一部分退款还给了中国,要求用于教育。当时各种途径赴美留学的学生大概有人左右。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在被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物质文明震撼的同时,把美国的思想观念也带回中国,比如开始接受体育锻炼体魄和公开演讲的生活方式。
第三,留学欧洲:留欧契机来源于留法勤工俭学等运动,之所以选择法国,因为当时流行劳工神圣的观念。当时的北京大大部分学生选择到法国去半工半读,接近劳工。但是,由于当时法国与中国并没有充分做好准备与安排工作,结果,这些留学生要么得不到恰当的工业技能训练,要么得不到良好的法国文化的学习,最终,绝大多数人求学不成,黯然回国,其中就包括了共和国的两位开国元帅,陈毅和聂荣臻。回过头来看,恰巧是法国失败的勤工俭学运动给了这些留学生坚定的革命信念,使它们最终走向革命之路。
—03—近代留学有何时代特征?
第一,爱国。可以说是这次大留最根本、最明显的特征。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任人宰割。而留学生们,承载着中国走向富强的希望。与今天留学最大的不同,就是近代中国留学生在考虑个人兴趣的同时,更多的会考虑学什么才能救国。
有人觉得救国就得靠科学。当时的*府,也都鼓励学生学习理工、实业等学科,方便回国后能立刻投入应用。因此,留学生里认定了科学救国的也最多。但也有我们熟悉的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等人,原来都是学医、学地质、经济,甚至学*事的,可最后他们都弃理学文,成了诗人和作家,带动了大众思想的转变。
第二,婚姻观念转变。留学生开了眼界,喜欢独立自主处理自己的婚姻问题。比如大家熟悉的鲁迅的发妻朱安,因为没有文化,与鲁迅毫无共同语言和感情,一生可谓悲剧。
第三,留学生的命运终究是动荡的时代决定的,可以说是身不由己。
案例1:时代变化太快,先前的留学生成为后来留学生批判的对象。像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这三个人都是年留学日本的留学生,他们成长的时代,民族主义没有后来那么强烈。五四运动时期,他们主张在巴黎和会上对日让步,成了学生口中的卖国贼,曹汝霖的宅邸被烧,章宗祥被学生打成脑震荡,陆宗舆躲藏避难,最后三人被罢免,从此退出了*治中心。
案例2:卷入历史风潮的人,他们自己的所思所想,无法改变历史给他们贴上的种种标签。比如杨绛姑妈杨荫榆,曾经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教育学,后来做到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校长。可是,她没能处理好女师大的师生关系,引发了学潮,最后被鲁迅写进那篇《记念刘和珍君》,在风口浪尖上成了北洋*阀的帮凶,成了家喻户晓的负面典型。而很多人并不知道,年,还是这位杨荫榆,为了保护学生,被日*射杀于苏州,抛尸江中。不得不让人感叹,历史有时真不会给人解释的机会,哪怕只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