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震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男孩妈妈续命秘诀不要试图跟女孩攀比米粒 [复制链接]

1#

米粒妈

暑假的时候,米粒得知有“双减”这么个*策,开心到飞起,甚至一度以为暑假作业都不用做了。

他跟小区里几个男孩凑在一起分析了当前的局势,更加确认,双减是真的减掉了他们的作业

在我让米粒亲自跟班里几个女同学确认之后,他终于不再负隅顽抗,赶在开学前两天,搞定了暑假作业。

开学后第一周,准确说是第一天,米粒的世界就崩塌了。他说,虽然作业在学校就能完成,但下午学校的晚托班耽误他踢球了。

是的,对于米粒来说,动足球,等于动了他的“立人之本”

他甚至有点埋怨我:妈妈,要是你之前给我放学后报的是奥数课就好了,那样不上了我还能开心点。

这。。。什么脑回路?!

不过,后来他也释然了,因为他发现新学期,体育课足够多

这次暑假,米粒就像体校的学霸一样,每天坚持锻炼从不喊苦喊累。

7月份踢球、游泳,8月疫情来了,他就在小区打乒乓球。

对了,打乒乓球还打出故事来了《普娃儿子别扔,养养还有惊喜》

同楼的一个小姑娘,比米粒小一岁,她妈妈每次看到米粒都要感慨一番:这孩子身体素质真好!

我笑而不语。

有一天我和小姑娘的妈妈正好碰到了,一起走路出小区,她就跟我打听了米粒假期每天的安排。

我也照实说了,运动和阅读为主,其它的就是填空儿。

从女孩妈妈的眼里,我看到了一丝不敢相信却又不得不相信的矛盾,毕竟就这么一个假期,她就眼见着米粒在小区撒欢十来次了

为了缓和尴尬的气氛,我也“礼尚往来”回问了她家女儿的假期安排。

除了语数英日常练习,还有小提琴、舞蹈、游泳、围棋、练字,以及每天3-4万字的中文阅读,一假期还看完了50多本英文版的《神奇树屋》……

小姑娘的妈妈说,这是女儿自己制定的计划,“目前看来完成得还行,看来以后可以放手让她自己安排了。”

相信女孩妈妈在我眼里,也看到了一丝不愿相信却又不得不相信的矛盾。

米粒倒是也自己制定了暑期计划,那计划看着都不是体校学生的,而是备战奥运的!

出了小区,我们俩一个向左走,一个向右走,我边走边心里默念:亲生的,亲生的

上学期,语文老师留了两次以小组为单位的作业,其中一次是分析诗人生平、作品、风格、时代背景等等,做成一张大的手抄报,米粒他们组选的是分析李白。

4-5个孩子一组,老师分配得倒是很平均,每组起码都有两个女生。后来我才读懂老师的大智慧。

米粒平时就喜欢呼朋唤友,加上他总觉得作为(副)班长,有责任做好各种后勤工作,于是就直接邀请同学到家里一起完成小组作业。

算上米粒,两个男生两个女生。

那天我是眼见着四个孩子一起打开的书包,俩女生有条不紊地拿出要用的东西,俩男生就跟公司年会抽奖似的,半个手臂伸进去了,满书包翻腾,掏出一个,纪念奖,再掏一个,三等奖,反正要一直掏一直掏一直掏……翻到最后也不知道到底要拿啥。

我心说,你俩这是拿错书包了吗?

俩女生明显等太久了,索性直接开始分派任务。我把家里的笔记本电脑和ipad,还有各种古诗词相关的书都拿给他们查资料用(别的我不敢说,书还是管够的)

米粒进屋去拿彩笔和尺子,我去切水果,等我几大盘水果都切完了,米粒还没出来,我进屋一看,坐在房间地上看漫画书傻乐呢。

看我进来,米粒立马回忆自己进屋是来干嘛来的?哦,拿彩笔和尺子。怎么看起了漫画书?哦,漫画书放在了彩笔盒上。

我赶紧把他赶出房间,四个孩子开始商量作业。

下楼取个快递的功夫,我到家一看,米粒和另一个男生正嘻嘻哈哈满屋子追着玩呢。俩女生倒是淡定地画着手抄报,已经完全放弃了米粒他俩

我有点哭笑不得,把米粒叫进房间:小组作业是大家一起的,你俩不能什么贡献都没有,让人家俩女生给你们全做好了,你们捡现成的呀!

米粒振振有词:妈妈,我有贡献,我不是组织大家来咱家了么。

我。。。

不得不说,男性从男孩开始就开启了easy模式啊。

比如小组作业,男生再没谱,女生也不会跟着一起跑偏,她们好像天生对自己有更高的自我要求:不指望队友有什么贡献,但自己要守住底线!

然后这种模式一直延续下去。有没有熟悉的味道?

就像在大部分家庭里,不管爸爸管不管孩子,怎么管孩子,妈妈肯定是不会放弃孩子的,于是爸爸又顺其自然继续easy模式

大家都知道,除了踢球,有时候周末我们还会约上米粒的小伙伴一起出去玩。

但去博物馆啊、看展啊,我们通常都是单独行动。(不为别的,只是一个男孩妈妈的自觉)

要我说,男孩跟男孩一起,其实去动物园更合适,因为毫无违和感。(只要别把动物们带坏了就好)

就算米粒这么大的孩子,依然是有个圆形的东西就想当球踢,有个杆子就必须爬两下,有个同伴就忍不住追上几百米,天大地大,哪里都能野,你用金箍棒给他在地上画个圈,他都能立地疯魔。

上个月跟米粒去看火星展,看到3个六七岁年纪的男孩在一起,简直不忍直视。几个男孩妈妈刚开始各种提醒、警告,最后索性把他们拉到“迷失星海”那个空间里,让他们自己迷失去了。

我估摸着,这应该是三个男孩最后一次一起看展了

米粒作为旁观者,也看到了问题,趴在我耳边说:妈妈,那几个小孩太吵了。展览应该规定不让那么小的孩子进来。

傻孩子。

我指了指另一边几个看展的小女孩,认认真真看视频影像,或者让爸爸/妈妈给念导览上的文字。

米粒又在我耳边重说了一遍:展览应该规定不让那么小的男生进来。

一个男孩,顶多是脑回路有点怪,反应慢点,不着调点,掀不起什么大风大浪;但两个或两个以上男孩在一起,就好像起了什么不知名化学反应,立马燃爆。

算了,燃爆就让他们在旷野里燃爆吧。

我经常不太能理解米粒的脑回路。

在《为什么孩子回家没有作业了,家长的苦恼一点没少?》里,我就提到过,这学期学校的晚托班,老师说,孩子们做完作业后,她会安排一个趣味学习和值日生的工作。

只要作业写得好、认真的孩子,就有选择的机会,否则就只能选择值日生。

米粒哪怕作业是双优,也要报名值日生

幼儿园的时候,谁拿全勤奖了,谁唱歌跳舞得小星星了,米粒根本不在乎,他最在意的就是光盘之后还能再盛一碗饭,老师说他每次盛第二晚饭之后走到座位上那几步路,都跟走红毯一样骄傲。

说实话,家里一个米粒爸,一个米粒,经常脑回路怪到让我怀疑是自己的脑子出了问题。朋友劝我:生个女孩就平衡了。

可,万一是个mini米粒,家里3:1的局面,恐怕要坐实了“是我的脑回路有问题”。

国家鼓励三胎后,三孩家庭鄙视链也出炉了:

三个女儿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两个儿子三个儿子

而三孩以下家庭的鄙视链,当然是这样的:

两个女儿一个女儿一个女儿+一个儿子一个儿子两个儿子

最近又看到了同届孩子的鄙视链:

大月龄女孩小月龄女孩大月龄男孩小月龄男孩

我忽然觉得,也不全怪米粒。

前几天,米粒爸跟我说,他听一个专家讲过,说男孩和女孩的差距,年纪越小看起来越明显,所以无论幼儿园啊,还是小学啊,男孩看起来都很虎很彪,女孩就特别乖巧伶俐。

但没关系,这样的差距在孩子们长到12岁的时候,就基本拉平了,咱们米粒快了!!!

不管真的假的,老母亲一口气又吊起来了,在中考倒计时之前,我决定先来个12岁倒计时!

个人简介:

米粒妈频道(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