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北京冬奥组委总结表彰大会召开,医院获先进集体表彰。
年,该院成为国家高山滑雪中医院,牵头组建我国首支高山滑雪医疗队。赛事期间,医疗队共接诊患者例,包括31名运动员。
医疗官梁学亚介绍,为了在高山赛道上施行救援,滑雪医生们经过了4年的训练,达到国际滑雪教练员水平。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顺利闭幕,这支队伍也将保留,为未来的冰雪运动提供医疗支撑。
滑雪医生合影。受访者供图
医院获冬奥先进集体表彰
4月19日上午,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北京冬奥组委总结表彰大会召开,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府、北京冬奥组委决定授予个集体“北京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集体”称号;授予人“北京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个人”称号。其中,医院获先进集体表彰。
医院*委书记李玉梅表示,该院医务人员参与了包括延庆赛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比赛项目、国家队、北京冬奥村、雁栖岛、崇礼和张家口赛区的医疗保障,以及院内定点收治、冬奥专班等各项医疗保障工作。冬奥医疗保障,医院参与人员最多、范围最广的一次任务。
该院有多位专家担任冬奥会中国冰雪医疗卫生保障特聘专家、医务专家。有的医生为国家队队员进行手术,让运动员得以重返赛场、成功摘冠。
在冬奥保障中,高山滑雪医疗队还培养了我国首批高山滑雪医生,达到国际教练员水平。
四年磨一剑爬冰卧雪练就滑雪医生
2月7日中午12点,一名运动员在男子滑降的比赛中以公里/小时的速度飞驰不幸失误摔倒,冲出赛道触网。医院创伤骨科副主任医师、滑雪医生孙旭2分钟滑过冰状雪到达现场,为运动员迅速检查伤情、止痛并给其左肩和左前臂SAM板固定,5分钟救援队将伤员转运到竞速运动员医疗站。医院运动医学科李旭医师迅速检查和治疗伤情,15分钟后转诊,28分钟后急救车将受伤医院冬奥专区。
当天下午4点左右,在女子超级大回转比赛中,一名运动员在接近终点线时摔倒、翻滚,医院创伤骨科医师、滑雪医生、副医疗官郭祁用1分钟穿过终点区赶到伤员身边,对运动员进行止痛、下肢夹板固定,救援船迅速将其转运到竞技运动员医疗站。医院创伤骨科医师李宇能接诊,迅速检查伤口、包扎止血、向队医交待病情,10多分钟后,救护医院冬奥专区。
竞技运动员医疗站的医务人员在救治开放性骨折运动员。受访者供图
能够穿着隔离衣、负重20斤在高山滑雪赛道上滑行,确保迅速有效的治疗,滑雪医生们经过了长达四年的严格训练。
年5月,医院成为北京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国家高山滑雪中医院。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位于延庆区小海坨山,海拔多米,主赛道长多米,垂直落差约米,比赛赛道是冰状雪,坡度30多度,赛时山上的温度约零下20℃,体感温度约零下30℃,经常出现超低温和大风,雪道比赛难度位于世界前三。竞速运动员的滑降时速最高可达公里,运动员受伤发生率超15%。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医疗官、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梁学亚介绍,结合雪道特点,医疗队覆盖了创伤骨科、运动医学科、脊柱外科、矫形骨科等10多个专业,医院参与其中的共41人。医疗队中有我国首批高山滑雪医生,以医院为主体、由北京16医院医护人员组成。医疗站的医护人员全部来自医院。
要在赛道上救人,医生需要达到高山专业赛道的滑行水平,接受一系列滑雪与医疗培训。从年开始,高山滑雪医疗队进行了四次院前急救培训及四个雪季的滑雪技能强化培训,在零下30℃至零下40℃的山上爬冰卧雪,培训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包扎止血、穿脱雪板、雪道绳索救援等。
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这支队伍共接诊患者例,其中运动员31例。急救车转运81次,直升机转运1次。
赛道医疗站(FOP)的医务人员在救治受伤运动员。受访者供图
医疗队将保留为冰雪运动提供医疗支撑
梁学亚告诉记者,从培训到闭环保障期间,医疗队成员克服了不少困难。培训期间,有10多名滑雪医生出现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半月板撕裂,锁骨骨折,肋骨骨折、腰椎骨折和脑震荡等不同程度的外伤,他们经过治疗后,又回到了医疗队继续训练;闭环保障时,有的队员家中孩子出生、家人去世,也都完成了保障任务。
今年1月,医疗队完成了最后一次综合滑雪技能强化培训,等待冬奥开赛。队员们需提前两周进入闭环管理,滑雪医生周萌的妻子预产期正在赛前一周,进入闭环将错过孩子出生,周萌的妻子也是医务人员,支持他以任务优先。1月26日,孩子出生,由于体重较低、肺部发育欠佳,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救治,好在一周后平安出院。在此期间,周萌与瑞士的外籍滑雪医生组成“应急”小分队,参与了两名受伤运动员和一名突发心前区不适的工作人员的救治工作。
在出发之前,医院脊柱外科护士刘晓雪收到公公癌症复发的消息。刘晓雪和公婆生活多年,感情融洽,公公待她就像待亲女儿一样。两方犹豫时,丈夫安慰她放心出行,家里的事有他操心。闭环期间,公公去世的消息传来,刘晓雪忍着泪水完成了当天的工作。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顺利闭幕,这支队伍也将保留下来。
梁学亚表示,从成立到现在,医院的高山滑雪医疗队经历了专业而复杂的训练及赛场实操,成员们拥有丰富的雪道救援经验,符合国际雪联的专业要求。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冰雪运动,与冰雪运动相关的运动损伤将需要更多医疗支撑,医疗队可以发挥作用;如有类似的冰雪赛事需要医疗保障,医疗队也愿继续承担重任。
新京报记者戴轩
编辑刘梦婕校对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