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学科中,核心素养有:宏观识别和微观研究,变化观念和平衡思维,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5个维度。
1.宏观鉴别与微观考察,能够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对物质进行分类;能够从元素、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形成“结构决定质”的概念。能够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改变观念和平衡思维,能认识到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且遵循一定的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产生,伴随着能量的转化;认识化学变化是在一定限度内可调控的。利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反应。
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具有证据意识,能够根据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作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明;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并建立模型。能够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扩展科研探索和创新意识。理解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能够发现并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够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在探究中学会合作,面对“异常”现象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科学性和社会责任感。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有探索未知世界、崇尚真理的意识;欣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有绿色化学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深化与具体化,核心素养的形成离不开三维目标。三维目标与化学核心素养五个维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化学核心素养五个维度是以三维目标为基准,更具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基本素质和关键能力。要害词:化学核心素养;三维目标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素质和关键能力。化学学是以学科本质为基础来凝练本学科核心,明确学生学习化学后应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上进行整合。